 |
芯路通讯研发的车载芯片 |
 |
英特尔的晶圆片 |
宁波芯片崛起 从特别的人才开始 前面已经说到了,集成电路产业很长,且许多技术尚未突破。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拆开电路板,经常能在上面看到球状焊点,这里就需要一个特殊的产品——焊球。焊球是集成电路封装过程中的关键材料。尽管这个市场很小,全球一年的市场规模仅30亿元,但同样受制于人。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宁波华芯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华菲博士毅然从硅谷回到宁波,在余姚创办了这家焊球企业,为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菲女士是老宁波人,出生在小梁街(海曙江厦街道双梁社区),浙大毕业后远赴美国,凭借着出色的能力与拼搏成为英特尔芯片的首席科学家,2016年她离开英特尔在硅谷创业。今年,在朋友牵线搭桥下,华菲回到宁波,带来了成套的焊球制造工艺与自主研发的量产装备。 “焊球是合金,每一种金属的配比都是慢慢试出来的。尽管这个市场不大,但是国产化的意义却是非凡的。”她说。 除了华菲,秦岭博士也是一位为宁波芯崛起而努力的奠基人。这位“国千”人才,曾与伙伴一同创办了展讯通信,任CEO。如今,展讯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通讯芯片设计供应商。2007年,展讯在纳斯达克上市,管理层变动,股权经历更迭。 在当时,秦岭本人拿到的股权足以让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但他依然选择为中国芯片产业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姚力军博士的引荐下,秦岭来到余姚,成立宁波芯路通信公司,主攻车载芯片,近10年里,他自筹资金五六千万元,研发出国内第一个车载MCU芯片(简单理解为汽车的CPU、大脑),并通过国际认证。 “为什么车载的芯片制造难度高,以至于一直依赖进口呢?因为,手机的芯片工作温度通常是与人体温度相近,0℃~40℃即可,而汽车芯片的工作温度要达到-40℃~120℃。此外,安全等级也大大不同。同时,用在动力控制、ADAS(辅助驾驶)、娱乐通讯等不同场景下的芯片,设计工艺也大不一样。”秦岭介绍。 除了MCU芯片,秦岭团队目前还在研发汽车级霍尔传感器芯片、车联网V2X芯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芯片等等车载芯片,为中国车载芯片注入了宁波力量。 “宁波的汽车行业是优势支柱产业,但大多数的汽配企业是以结构件为主,元器件领域则基本空白。当汽车迈入新能源智能网联时代后,芯片等元器件将代替轮胎、底盘等成为附加值最高的零部件产业,因此我们必须提前布局。”秦岭说。 形成宁波力量 从解决问题开始 随着中芯国际、南大光电与安集微电子等龙头企业不断落地,江丰、金瑞泓等尖兵相继发力,秦岭、华菲等海归人才源源来归,宁波集成电路成业呈现出欣喜的发展势头。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8%;实现利润13.36亿元,同比增长9.98%;实现利税16.48亿元,同比增长6.59%。 同时前三季度,我市集成电路企业技术研发费用达6.68亿元,同比增长19.37%。 近一年来,我市已相继出台《宁波市集成电路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相比其他城市,宁波集成电路的政策链相对完善。”秦岭说,从企业项目落地到小试,从中试到产品上市乃至走向资本市场,宁波有一套完整的扶持政策,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政府部门保姆式的服务是宁波近年来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加速落地的重要原因。 但与其他城市相比,宁波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仍面临诸多问题。宁波电子行业协会负责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高校不多、人才供给不足,成为宁波首要的发展瓶颈。芯片产业需要大量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除了企业、机构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强势推进,吸引海内外人才共圆“强芯梦”。 其次,缺少投资。集成电路产业行业门槛高、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鲜有资本涉足这个领域,秦岭博士基本依靠自筹资金,姚力军的江丰电子也曾被投资者撤资,华菲博士目前更是在寻找投资伙伴方面一筹莫展。引进相对专业的投资机构是宁波发展芯片产业的当务之急。 此外,宁波目前的产业链上缺少几家大的芯片设计公司。设计公司位于这个产业链的金字塔顶端,有了设计企业,这个产业链就有了内在的创新动力,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川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发挥北仑、鄞州两个区的各自优势,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核心团队,重点突破5G射频、人工智能、工业控制、车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至2019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行业产值突破300亿元,至2025年全市集成电路及相关行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