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财富 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宁波,需要怎样的共享出行?

    记者 王心怡 通讯员 张清雅

    10月20日傍晚,和往常一样,陈烨准备搭乘4路公交车去来福士广场吃饭。等车的间隙,边上几辆黄色的共享电单车引起了他的注意,“明晃晃地映衬在夕阳下,怪好看的。”

    闲着也是闲着,他花了2分钟时间注册、登录、交押金、开锁,一气呵成。当他把共享电单车骑上路后,4路公交车正缓缓驶进站台,这让陈烨感到有些许“玄妙”。

    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益发展的当下,不断涌现新的交通工具和多元化的出行模式,让每个人都有了更多选择。除去公交、地铁、出租车和私家车,我们还可以选择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甚至共享汽车。

    和其他共享经济一样,经历野蛮生长的共享出行如今面临阵痛期——做共享的企业,抑或是享受共享的个人,其实都逃不开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共享出行?

    A 为解决痛点而生

    其实,在使用共享电单车之前,陈烨对包括摩拜、ofo、哈啰在内的所有共享单车都是拒绝的。

    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乱停乱放,“家门口的过道本来就窄,再停上几辆共享单车,进出只能贴边走。”为此,他没少往过道上贴禁止共享单车停放的告示,可效果甚微。

    再加上那段日子押金风波、单车坟场的新闻甚嚣尘上,陈烨没用过一天共享单车,便卸载了手机中所有与此相关的APP。

    共享电单车从一开始就引起了陈烨的注意,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实现了他觉得共享单车应该做,却很少被真正落实的一件事——“电子围栏”。

    “停”的问题,是眼下最为公众诟病的,大量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已经严重侵占了城市道路的公共空间,成为新的“城市垃圾”。电子围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技术是基于GPS定位,在物理空间中划定一片停车区域,建立起虚拟的“围栏”,只有用户将车辆停入该区域才能正常还车,否则将持续计费。这样一来,就可以对车辆停放主动控制。

    记者发现,宁波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品牌有哈啰、小遛、享骑等,它们大多都采用了“电子围栏”的技术手段,实现了定点还车的目的。

    哈啰出行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啰助力车通过7*24小时云端交互的人工智能“哈勃”系统,实现预测任意时间、任意时间段里共享电单车的骑行状态,并通过地图LBS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整合智能停车、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实现大数据驱动、智能化调度和区域网格化管理。

    比如,运维团队会按照停车点以及停车点内常驻车辆数量进行网格划分,把每名运维人员落实到网格内做区域车辆管理,确保每个网格划分合理。

    而做共享电单车起步的宁波本土企业小遛共享的团队,正在着手研发一项名为“90度停车系统检测”的技术。他们发现,不少人虽然将电单车停放进了电子围栏内,但横着、斜着,甚至躺着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项技术恰恰是希望通过规范电单车沿马路牙子呈近乎90度的停放,还马路一排整齐。

    就连小遛共享的联合创始人朱波也打趣自己这是“处女座使然。”

    创业之初,朱波就想明白了,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点在哪,就死命抓住它,“焦距在一个点上,把它锻造得足够长,长板立起来后,就会有人帮你去补其他的短板。”朱波眼中,小遛共享的这块长板便是“精细化运作”。

    其实,不论是哈啰还是小遛,他们都发现了除乱停乱放之外,多存在于民用电动车身上的其他痛点:车速过快、充电起火、易被偷盗等,且都尝试通过相应的技术、运维手段(车速控制、电池存储、GPS定位等)予以解决。但是,共享电单车仍旧处于尴尬的境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