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业绩增长“挑大梁” 在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规模最大的行业是化工行业,不过同比增幅最大的则为休闲服务行业;盈利最好的仍旧是金融行业,但从整体净利润同比增幅上看,传统行业“挑大梁”。 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营收规模位列前3位的为化工、建筑装饰、银行三个行业;营收同比增幅来看,休闲服务、建筑材料、房地产、计算机、医药生物等5个行业的增幅均在20%以上。 最赚钱的仍旧要数金融行业,紧随其后的是化工、采掘、房地产、建筑装饰等行业;从净利润增长情况来看,建筑材料、钢铁、采掘增幅居前,分别为82.77%、69.31%、50.38%。紧随之后的是化工、商业贸易、休闲服务三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 养老金三季度新进22股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人社部曾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其中提到,2731.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而10月31日的2018第三季度发布会上,人社部公布,截至9月底,共15个省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7150亿元,其中4166.5亿元资金已到账并开始投资。也就是说今年前9个月共有1435亿元养老保险金进入市场。 梳理最新的上市公司三季报发现,有33只个股的股东名单中出现基本养老金的“身影”。其中新进22股,包括中牧股份、盘江股份、甘肃电投、岳阳兴长、黔源电力、重庆水务等。 从目前三季报的披露来看,第一大重仓股为银轮股份。此外,天地科技、轻纺城、伟星新材、大亚圣象、环旭电子、蓝焰控股、百联股份、重庆水务也持仓较多。 就三季度披露的社保基金的持仓来看,调仓换股同样明显。前10大重仓股相比二季度已经换掉一半,伟星新材、蓝焰控股、银轮股份、大亚圣象等均在三季度有所增持。 百亿级私募重仓生物医药 百亿级大型私募机构在三季度持股变动不大,从重点新进和增仓个股来看,生物医药及大消费板块成为整体看好的投资方向。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沪深两市共1006只个股有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含私募股权基金及信托计划)持股,占两市股票总量的比例达28.26%,持股总市值为2201亿元。其中,百亿级证券私募产品共计进入69只个股的前10大流通股东名单,绝大多数为中小市值个股。 具体来看,69只重点持有个股中有15只属于生物医药行业,占比超过20%,食品饮料、纺织服饰、广告包装、家居用品、日用化工等大消费板块个股也达到10只。百亿级私募增持幅度较大的个股包括燕京啤酒、迈克生物、招商轮船、驰宏锌锗、现代制药、人福医药等,多数分布在生物医药、大消费和周期板块。 高毅资产在三季度新增1000万股现代制药、1500万股人福医药,在金域医学、康缘药业、来伊份、羚锐制药等个股上也有较大手笔的加仓;重阳投资在三季度大幅加仓燕京啤酒1923万股至7747万股,其持有的上海家化仍维持在1897万股;淡水泉有2只私募产品进入水晶光电的10大流通股东,合计持仓1460万股;王亚伟的千合资本,在继续重仓三聚环保的同时,加仓了具有智能医疗主题的易联众。 10股超20%流通股被机构持有 统计显示,沪深两市有348只个股获社保、QFII、保险资金、公募基金、券商五大机构三季度集体增持,其中,有10只个股三季度末获五大机构持有超20%以上的流通筹码。 具体来看,219家机构三季度末持有平安银行103.53亿股,占流通股比例为60.29%,位居首位;97家机构三季度末持有宁德时代6127.2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8.20%,位居第二位;37家机构三季度末持有深信服1035.6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5.88%,位居第三位。此外,民生银行、华夏幸福、至纯科技、顺鑫农业、韶能股份、兴业银行、元隆雅图五大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均超20%。 从五大机构持股占总股本比例提升来看,机构三季度末持有华夏幸福股份数量占总股的比例为22.37%,较二季度末提升了16.88个百分点,位居首位;至纯科技三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为9.66%,较二季度末提升了7.9个百分点,位居第2;云图控股三季度末机构持股比例较二季度末提升6.62个百分点,位居第3。此外,元隆雅图、汤臣倍健、鸿达兴业、沪电股份、天孚通信、新天然气、麦捷科技、石化机械、浙江仙通五大机构持股占总股本比例均较二季度提升超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