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智库 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

    专业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曾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计委重点课题、国家社会科学“七五”“八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曾出版中、英文专著(包括合著)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部分成果曾先后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

    没一个国家能用“贸易战”打垮中国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燕生

    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开放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当前,世界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美国发起“贸易战”完全是“以邻为壑”,也就是用保护主义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伤害别人的利益,这必然会带来贸易的冲突和反制。

    没有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可以用‘贸易战’的方式打垮中国。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冲击。

    学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与管理的基础研究和若干应用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政策与创新管理、危机管理与全球治理等,在这些领域中多有著述,发表中英文论文上百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薛澜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缩小贫富差距提供机会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为缩小贫富差距和缓解资源分配不均提供机会。传统的技术创新扩散往往是从领先用户开始的,但是公共政策可以对技术扩散路径进行引导。

    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基础,但是如何将技术基础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仍需要进行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在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两条腿”走路,既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专利和技术,也不能忘记所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多年来致力于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以国家战略研究、决策研究和政策研究为主要方向,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出版著作、译著30部,主要有:《中国与世界:以中国视角解析国际问题》《透视中国:中国宏观经济报告》《透视中国:中国现代流通报告》、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中国智库建设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作为智库不仅仅是“库”,而是要使“库”里有取之不竭的“智”,真正成为大国“谋定而后动”的思想库。建议加快形成智库生态体系、智库协同体系、智库人才培育体系、智库与决策者的沟通体系、支持智库发展和智库研究者发挥更大作用的政策体系这五个体系,提升我国与国际一流智库PK的能力,形成文人相惜、同行相携、多方相助的氛围,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智库队伍。

    研究方向为国家理论、地方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出版著作有统筹城乡发展与地方政府》《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马克思国家理论与现时代》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郁建兴

    “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经验,中国方案

    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正在从全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者、受益者,逐渐转变为全球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先行者、开拓者。“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功,不仅可以为浙江发展闯关,为全国改革探路,而且可以引领世界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研究领域为中美安全、地区安全、国际战略、军控防扩散、中美外交与防务等。合编有《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亚洲地缘经济与政治》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

    中国跨上了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台阶

    在未来的国际经贸合作中,中国在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与出口的同时,还将迈入扩大进口、努力平衡整体贸易的新阶段。一方面,国人出国旅游已连年突破亿级水平。另一方面,在去年货物贸易顺差5000亿美元的背景下,我国确实有能力继续扩大进口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标志着中国跨上了国际经贸合作的新台阶,显示着我国扩大开放合作的决心。

    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等,著作有《全球价值链下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和升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研究市场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和结构演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等。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张辉

    “一带一路”共建新型全球化

    中国作为连接“一带一路”各类国家的重要节点,有望快速适应不同贸易类型国家的贸易需求,在贸易过程中形成循环串联,突出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全面推动对外开放格局的贸易合作空间,使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法律、制度、教育、文化、思想等多个层面上开始更进一步加入到世界秩序当中,进而彰显自身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体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