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逐梦40年·宁波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薪继火传 合力兴甬

    2.

    宁波,三江汇流,面向东海,自古以来商贸繁盛。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开始,宁波早已与世界各地通商,打开了经贸、文化交流的大门。

    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宁波的钱庄,南北货号,鱼行遍布于市,世人称“走遍天下,勿如宁波江厦”。受浙东学派大家黄宗羲“经世致用”的思想熏陶,长袖善舞的宁波商帮立足本地,闯荡上海滩,北上天津卫,西抵汉口,南下香港,足迹几乎遍履天下,以“无宁不成市”而闻名遐迩。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末民国初期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上,“宁波帮”精英们以上海为大本营,荜路蓝缕,白手起家,在钱庄、银行、贸易、航运等行业崭露头角,创造了近代多项“中国第一”——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商业银行、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家保险公司、第一家由华人开设的证交所、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最大的火柴厂……

    薪火相传,秉承老一代在上海滩创业的“宁波帮”基因,接力棒交到在香港、台湾等地创业的又一代“宁波帮”,出现了“世界船王”包玉刚、著名企业家王宽诚、“影视大王”邵逸夫、“棉纺大王”陈廷骅、“毛纺业大王”曹光彪、“钟表大王”李惠利、“中国围棋之父”应昌期……

    如今,“邵逸夫星”“王宽诚星”“曹光彪星”“李达三星”……这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在浩瀚宇宙中星辰闪烁,其光芒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宁波帮”,谱写新的辉煌历史。

    诚然,晋商、徽商、粤商等商帮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机遇。但与晋商、徽商、粤商有所区别的是,“宁波帮”崇尚开放、博纳、兼容的海洋文化,明显不同于内陆的农耕文化。

    海洋孕育了宁波的文化基因,也使“宁波帮”从传统商帮向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团体的转型,挥下了浓墨重彩、大气磅礴的一笔。

    浙东人文精神“经世致用”的思想,深深渗入到“宁波帮”的血液骨髓,成了他们的精神实质。用诚信来传道解惑,滋润浙东大地,潜移默化影响“宁波帮”的心灵。“做人要凭良心”“诚信待人”“诚信立业”,至今仍是“宁波帮”的口头禅。

    “宁波帮”历来注重实干,崇尚多做少说,办事低调,不事张扬,习惯于韬光养晦。他们崇尚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无论是近代“宁波帮”代表叶澄衷、虞洽卿、方液仙,还是当代“宁波帮”代表包玉刚、陈廷骅、应昌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在贸易、航运、金融等行业中独占鳌头。

    务实精神熏陶、培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宁波帮”,而海纳百川、面向全球的开放精神,则是“宁波帮”追求的另一种境界。开放观念、开放视野、开放心态、开放思路,“宁波帮”本身也是一种开放性文化的代名词。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更深藏在“宁波帮”的灵魂中。他们敢冒风险、善于经营,师古而不泥古。早年当过小伙计的虞洽卿,就把事业从颜料向银行、证券、航运等行业全面开花,最终成为工商巨头;叶澄衷当时在上海创办的火柴厂已很有地位,但他还是联合其它“宁波帮”人士在汉口创办起规模空前的火柴企业,使事业更上一层楼;又如武汉的机电业、上海的金融业、天津的制衣业等有影响的实业,几乎都是敢于创业的“宁波帮”所为。

    和气生财,“宁波帮”更是深谙此道。宁波人的言语尽管“石骨铁硬”,但待人却是相当热情和气。宁波人敬客,酒一定要倒得“满进格出”为止。招待亲朋好友,第一句话经常是“下饭呒犒,饭要吃饱”,非常谦逊客气。

    “宁波帮”普遍重视教育。“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没有货”,要改变现状,惟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宁波帮”商人闯荡江湖,吃的苦头多了,更是注重对教育的捐助和支持。腹有诗书商自通,“宁波帮”其实也是儒商的代名词。

    “宁波帮”何以生生不息,享誉海内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具有强烈的爱国爱乡精神,并代代相传形成传统。他们无论离家有多远,成就有多大,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宁波帮”作为彪炳史册的中国重要商帮,始终是宁波人民的一大骄傲。“宁波帮”的崛起和发展,使国内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港城宁波博大深厚的底蕴,提升了宁波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历史充分证明,“宁波帮”一直是推动宁波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展示宁波风采的靓丽名片,更成了当代宁波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核心内涵。

    3.

    儒学氤氲的宁波,乡风所至,犹存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中国商业文化的集大成者,每一代“宁波帮”人士,总是竭尽奉献襄助之能力。乡情乡谊隽永,一代又一代,犹如奔腾不息的江海,书写着一段段不朽的传奇。

    广大“宁波帮”人士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宁波帮”的优良传统,只要是家乡的事情就热心参与,不遗余力;做商通天下、善行八方的榜样,做顺应大势、胸怀大局、恪守大义、力创大业的表率,共同打造“天下宁波帮”“大义宁波帮”“光荣宁波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续时代新的传奇,再创事业新的辉煌。

    海内外“宁波帮”人士为了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积极奔走,捐资兴业,与家乡人民一起铸就了宁波的发展与进步。旅居海外的“宁波帮”实业家,如包玉刚、邵逸夫、应昌期、王宽诚、李达三、闻儒根、顾国华、赵安中、李惠利、李坤、张敏钰、朱绣山、王雄夫、应行久、孙忠利、陈名豪、水铭漳等等,他们造福桑梓,纷纷回乡投资,捐钱引资,功勋卓著。

    特别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邓小平同志多次接见包玉刚等“宁波帮”人士后,从而为以后宁波奠定“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沿海港口城市”“计划单列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宁波帮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宁波大学001号”脸盆。它的主人是宁波大学首届学生李学兰。回想起1986年入学的那一刻,她分外自豪激动。她是个有心人,因为在珍藏这只脸盆的背后,能深深感受到那“宁波帮”造福桑梓的拳拳之心。

    众所周知,宁波大学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倡议捐资创立。在他的带动下,邵逸夫、曹光彪、李达三、赵安中、顾国华、朱绣山、朱英龙等众多海内外“宁波帮”人士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又给予大量捐助和支持。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博爱是永恒。“宁波帮”捐资兴建教育事业的例子,不胜枚举。当代“宁波帮”代表人物邵逸夫,每年都有1亿多元巨款捐赠给社会。邵逸夫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训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当代“宁波帮”代表人物、复旦大学前校长杨福家,在家乡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把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到国内,实现了“不出国门、留学世界名校”的梦想。在他看来,人的本质不在于创造出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精神。

    宁波利用海外“宁波帮”的信息、技术和服务等先进资源,扩大出口,并从中学习和借鉴海外服务贸易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产业、制造产业、旅游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发展经验,加快自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结合,全面展示了宁波的良好形象,并增进了宁波与“宁波帮”“帮宁波”人士友谊,带动一大批“帮宁波”人士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建设。

    下转C0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