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参观宁波帮博物馆。 龚国荣 摄 |
记者 顾嘉懿 中国古有十大商帮,晋商、徽商都曾赫赫有名、占尽风头。然而,时至今日,还在活跃的商帮,只有宁波帮一个。 宁波商帮为何会有近代的繁荣?为何一代又一代热衷于帮宁波的人士加入“宁波帮”?在“宁波帮·帮宁波”大会召开以及包玉刚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本报采访了3位对宁波帮长期保持观察和研究的老师——孙善根、戴光中、王耀成,请他们解读宁波帮的时代精神,并分别为宁波商帮的当下和未来把脉。三人都提出了许多客观、中肯的意见。 源起三江,勇立潮头 提到宁波帮的形成和发展史,三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宁波的旧称——“鄮县”,意即做贸易的地方。从商,似乎是宁波人与生俱来的选择和属性。 宁波境内地少人多,发展农业先天不足。王耀成说了一句俗语:湖广熟,天下足;宁波熟,一餐粥。便是指自然资源的不平衡。 但同时,宁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全国海岸线的中端,自古有“鱼盐市舶之利”。为了求生存、谋发展,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很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洋世界。 唐宋以来,宁波一直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宁波人经商,历史悠久,从商致富,代有其人。 明清时期,宁波人的商业活动已相当活跃,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很有影响的一支商帮。同时,宁波的本土商品经济也得到很大发展,利用河海联运的地理优势,成为南北货物转运中心和集散地。位于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孙善根说,长期以来的经商习惯使宁波人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重儒轻商的价值观。以商为业、以商为荣,成为宁波人普遍的价值取向,经商致富的实例是人们竞相仿效的榜样。 如果说,宁波是大批宁波籍工商人才事业的起点。那么,上海,则是他们大放雄姿的舞台。五口通商后,当举国上下还没有从这一事件中醒悟过来时,嗅觉灵敏的宁波人已经看到了这一变故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他们审时度势,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捷足先登,开始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在王耀成看来,宁波帮最大贡献,就是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转型。他们最早自学洋泾浜英语,或充当买办代理洋商经营而起家,或因从事沿海埠际贸易而发迹。叶澄衷、虞洽卿、朱葆三等人,莫不受益于此。 对比晋商、徽商和宁波商帮,戴光中分析,晋商热衷“置办房产”;徽商素有左儒右商的传统,赚钱之后最终目的还是让后代转行读书;而宁波帮不一样,赚了钱就是扩大再生产,再投资。 宁波商帮形成之初,在众多商帮中并不显眼。但在进入近代以后,能迅速崛起,不能不说和他们性格和特质密切相关。 守信如潮,同舟共济 “团结、诚信、务实、创新”,是所有人在谈论宁波帮精神时都会用到的词汇。 孙善根说,宁波人外出经商有所成就,往往会将自己的同族同乡带出去。比如,经营钟表业的多为鄞县樟村人,从事药材业的多是慈溪人,做银行业则以三北人居多。 各地同乡会组织也是宁波人进入商业领域的途径。同乡会往往有为同乡介绍职业的功能,许多在上海没有亲人的宁波人,都是通过“四明公所”等组织找到工作的。 宁波帮还善于利用同乡会组织结成联盟,共同协商互助,度过一个个难关。宁波籍工商企业实力雄厚,同时,他们多又是宁波籍钱庄的忠实股东,两方互为后盾,互相支持,得以发展壮大。 孙善根以著名的“宁绍轮船公司风波”为例:英商太古公司为压制宁波船商崛起百般刁难,降价倾轧,虞洽卿等人正是通过宁波旅沪同乡会,联合行动,相约不坐外国轮船,迫使英商妥协。 俗话说,无商不奸。而翻开宁波帮发家史,几乎每一页都写着“诚信”二字。 民国小学课本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五金大王”叶澄衷早年只是在黄浦江上摇舢板的小人物。一天,有个英国洋行经理雇叶的小船过江,不慎将皮包落在船上,叶澄衷打开一看,见有美金数千与支票簿、钻戒、手表等物,遂停下生意不做,在原处等候洋人来寻。直到夕阳西下,那洋人焦急寻来,叶将皮包归还。洋人开包检视,东西一点不少,大为感动。意欲酬谢,被叶婉拒。洋人愈发感动,于是给他指点了一条生路:经营船头五金生意,并答应在叶澄衷认为有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一代“五金大王”从此发迹。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包奎祉的商贩在客店无意跟人拿错了包裹,发现大量银票。已经离开原地一日的他立马返回,原地候人不至,只好在客栈墙上写明情况和认领地址,等人来取。过了很久,真有一位福建木材商人前来询物。木材商被包奎祉的诚意感动,邀请他一起做生意。几年之后,包奎祉发了大财,成为远近闻名的商人。这位包奎祉就是包玉刚的太祖。 宁波人也务实,赚了钱之后,依旧能保持勤俭作风。包玉刚先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勤俭就常为人津津乐道,他从不喜奢华衣衫,柜子里都是旧衣服,穿舒服了就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至于宁波帮的当下和未来,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畅想。 孙善根教授擅长宁波帮史料收集,目前,他已申请到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有意将新收史料汇编成丛书。“现在还剩下的资料,大多散落在后人手里,数量庞杂,难以统计”。这份工作同时也需要巨大的耐心和同理心,任重而道远。 今天7月,央视四套《国家记忆》栏目在宁波拍摄了三集百年包玉刚专题纪录片,王耀成和戴光中都跟节目组有所接触。 “在这个历史节点纪念包先生,弘扬他的精神,我觉得很有意义。”戴光中说,包先生的人格和精神,就像一座大山,高山仰止,我们这一代人应怀着感恩的心情,永远记得他。 不久前,由梅花奖演员王锦文主演的,由天涯、王耀成合写的小说《女船王》改编的甬剧《甬港往事》在香港演出,邀请到包玉刚先生长女包陪庆女士等在港同乡会人士共同观看。陪同在场的王耀成告诉记者,演出结束后,包陪庆女士同王锦文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说她在主角身上看到了父亲的影子。 宁波的发展离不开“宁波帮”人士的支持。王耀成认为,时代在变,世界环境也在变。历史不可复制,但只要有土壤和基因在,宁波商帮还会创造新的辉煌,理当寄予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