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骁立 通讯员 杨磊 1978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地离开土地进入工厂,随后又进入城市的进程。中国用40年,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全球第一,也使得8亿人进入城市。 1978年,改革春风拂过了这片土地,鄞州开启了一次辉煌的时代蝶变。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区,再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从有县无城,到撤县设区,再到东部新城、南部新城交相辉映……谱写了一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壮丽篇章。 乡镇企业如火如荼 星星之火始于乡野。 鄞州现有的一批优秀先进制造企业,大多发端于1978年后乡镇企业大发展时期。 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郑永刚这个具有传奇经历的企业家。1989年5月23日,他被调到国企甬港服装厂当厂长。当时甬港服装厂是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他用了三年,把杉杉做到品牌、规模、效益行业第一。 郑永刚用库房的面料和辅料做抵押,向上海新世界时装公司的经理借了3万元。拿到中央电视台打广告。从此,“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一炮而红。 奥克斯的发展也脱胎于乡镇企业。1986年春天,宁波开始推行企业承包制,推出的第一家企业就是钟表零件厂,7个员工,负债20万元,结果没人敢承包。25岁的郑坚江毛遂自荐承包了这个厂。 彼时,鄞县县委、县政府也把握趋势,改革突破,力促企业壮大发展。1992年底,鄞县酝酿已久的乡镇企业改制方案正式启动,选择108家企业进行试点,重点推行股份合作制。至1994年,全县5032家镇村集体企业完成经营机制改革的4784家,占总数的95.1%。到1998年县属企业转制面达92.1%。杉杉于199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同时从1993年起,鄞县开展“亿元工程”、实施“三强战略”,一批强镇、强企相继崛起,重点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大量涌现。至1998年,33家实力工程企业销售、利润、税金分别达到67.73亿元、7.09亿元和3.27亿元。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促进了鄞州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而开放的贡献不可忽视。宁波1988年正式实施计划单列后,开始迎来自营出口的机遇。 中基公司副总经理应秀珍回忆,上世纪90年代广交会的“战场”上,摆满了鄞县制造的家纺、服装、钟表。在良好的出口利润的带动下,做外贸能淘到更多商机,一些工厂也开始转型做工贸一体,由大外贸公司“带起来”的小公司也遍地开花。 都市经济强势崛起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鄞州民营企业家抛开“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杉杉、奥克斯等纷纷实施多元化战略,进军高科技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远大、乐歌(前身为2002年3月成立的宁波丽晶时代电子线缆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设立并致力于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 鄞州的工业经济切换到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和创新驱动的轨道上。圣龙集团、欣达集团、博威集团、康强股份、东睦股份等纷纷崛起,成为高端汽配、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的代表。 历经40年的发展,鄞州的工业化水平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不到40年便实现了欧美发达国家花250年达到的水平。 目前鄞州已经形成了高端汽配、时尚服装、智能电器“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和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七成。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90.4,连续8年授权专利数全省第一。鄞州的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55亿元,增长429倍。全区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030家,其中拥有奥克斯、杉杉等年销售超百亿元企业3家,博威、博格华纳等年销售超30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23家、上亿元工业企业268家;拥有上市公司19家,位居全市首位,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22个;此外,还有市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2家,数量均居全市之首。 未来鄞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推动工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到2025年将培育形成1个至2个千亿级高端细分产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