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聚集行业高端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给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双创大街建成了浙江“千人计划”中官路产业园、镇海i设计小镇、省级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等10余个产业创新平台;引进了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中国(宁波)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成了宁波高端创新创业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成为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热土。目前,双创大街集聚了“国千”人才47名、“省千”人才69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33名,各类创业创新人才10000余人。 2016年,一座日处理能力50吨的“有机固体废物零排放暨资源化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线,落户于宁波北仑柴桥。该设备运用机械力化学活化和低温加压水解技术,平均只需6小时就能将固体废物转化为肥料,且整个生产过程无二次污染,而掌握这项技术的宁波宝力农环境技术开发公司就坐落于西电宁波产业园区内。据介绍,宝力农公司的技术带头人为毕业于日本国立鹿儿岛大学的农学博士胡长庆牵头建立,由他牵头组建的研发团队占到公司人数的2/3,拥有博士2名,硕士3名。 同样落户于西电宁波产业园区的浙江博天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为新一代智能视频图像分析技术信息化产业开发商和服务商。博天科技现有的50名员工中,超过95%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核心团队中有留美、留日博士,核心研发团队则均为国内一流大学硕士及以上毕业。博天的市场团队在与客户接触中了解到,在高速公路上,管理养护单位面临着收费站容易拥堵,路面有抛洒物,甚至有行人、非机动车上高速等治理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博天研发了收费站入口行人、非机动车检测系统,当收费站拥堵时,系统会确认并报警提示。团队研发的定式服务智能考评系统,运用人脸识别、视频图像分析、生物特征提取等技术,通过摄像头拍摄,后台系统分析,能够24小时对员工的每一帧微笑进行打分,已广泛应用于全国高速公路收费站、行政服务中心等服务窗口。 成绩显著的西电宁波产业园,拥有办公房及配套设施近3万平方米,是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投资落户于镇海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园区致力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在宁波当地的孵化、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产业。 追溯往昔,其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宁波早有渊源。上世纪90年代初,西电就曾考虑过整体搬迁至宁波。2012年,经西电宁波校友组织牵线搭桥,与镇海区政府达成校地合作意向。2013年7月,西电宁波研究院、产业园就顺利落地。经过两年探索实践,2016年起,西电宁波平台发展迈入快车道。 如今,西电宁波平台已累计引进科技型企业160余家,注册资金超过12亿元;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7项,成交金额超过3000万元;引进“国千”人才3名,自主申报入选“省千”人才3名,入选宁波市“3315计划”4名,入选镇海区“海创”项目32个;园区企业2017年实现总产值1.5亿元,税收520余万元;目前,园区已有8家企业成功挂牌宁波股权交易中心。 高度重视人才集聚的镇海区,多年来努力筑巢引凤,传承创业火种。为了培养具有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市委人才办、市文改办、市经信委、团市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奇思甬动”中国创客大赛,吸引五湖四海的创客团队来宁波“论剑”。大赛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吸引海内外300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及创客项目报名参赛,引进孵化了码隆科技、微鹅科技、宝蛋科技等一大批符合大街产业导向的新材料、新制造、数字经济企业。其中,第四届大赛金奖人才项目码隆科技在2018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数字经济重大合作项目签约落户。 人才+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物阜民丰,人文渊薮,激荡四十年,镇海区砥砺奋进,面朝大海,波澜壮阔。 40年间,镇海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34亿元到2017年924.87亿元,增长近690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785元增长到2017年的40.03万元,增长近510倍,是市均水平的3倍,位列全市首位。财政总收入由1978年的0.3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14.4亿元,增长近336倍。 自2012年以来,镇海区通过集聚人才、服务、金融等多项资源要素,构筑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电宁波研究院及西电宁波产业园、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中欧国际应用能源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宁波)中心、镇海中学校友创业创新基地“六大创新平台”。集聚了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6名,浙江省“千人计划”69名,各类创业人才近万名,人才总量达14.7万人。建成了博士后工作站9家、院士工作站7家,每万名人才拥有量居全市前列。 在产业创新方面,镇海区构建“3+5+6”新型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产业地图,有序推进17个工业园区的有机更新。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以成套装备、机械基础件、电子电器产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建成企业研发中心222家。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毫无疑问,在这个创业创新的黄金年代,镇海区健步如飞,弯道超车,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作为宁波的工业重镇,下一步,镇海区将围绕推进落实“产业争先”行动,重点做好“三篇文章”,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产业准入指导意见》为导向,把好产业“准入关”;二是以“产业争先”行动为指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发展;三是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打好优化产业结构组合拳。 从40年前走来,镇海区中官路这条满是商帮足迹的道路两旁,老宅子变为了高楼,石阶路变为了大道,这一路上的春华秋实,艰难险阻,沧海桑田,皆在历史卷轴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镇海,潮起东岸,雄镇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