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光彪先生今年94岁高龄了。 |
记者 王婧 敢为天下先的“宁波帮”是近代中国的著名商帮,曹光彪作为杰出代表之一,其家国情怀谱写了一代甬商的辉煌篇章。 曹光彪今年已经98岁高龄,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他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创办港人航空公司;第一个到内地设厂的香港投资者,也是他第一次打开了补偿贸易之门,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饮水思源,泽惠故里,家乡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一直牵动着他的心。宁波大学曹光彪科技楼、宁波大学曹光彪信息楼、永新光学……曹光彪把自己对故乡的热爱,融汇于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拳拳之爱中。 时间悄然流逝,唯有精神可以赓续相传。如今曹光彪最小的儿子曹其东传承着老一代“宁波帮”的薪火,扛起使命担当,带领永新光学矢志打造我国民族光学百年企业,笃定迈进。 讲述人:曹其东 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内地办厂,首创“补偿贸易” 宁波人素有经商的传统,我们家也不例外。 在上个世纪,爷爷在上海经营“鸿祥”呢绒店,父亲自小聪颖机敏,上学之余就跟着爷爷学做生意。尽管学习成绩一向优异,但突然遭遇家庭变故,17岁的他无奈辍学,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 父亲的经商才华似乎与生俱来的,他接手后,原本门可罗雀的鸿祥再次焕发出生机,而且与上海滩老资格的布店“宝大祥”“协大祥”齐名,人称“三大祥”。 几年后,父亲便将“鸿祥”的分号开在了南京、重庆等地。他还在上海建了毛纺厂,所产纯毛凡立丁一时畅销全国。 1949年,父亲去了香港发展。1954年,他创办了香港首家毛纺厂——太平毛纺厂(后发展为永新企业有限公司),接着又开拓了另一个新行业——针织业。 从此,父亲的事业进入“蓝海时代”。 当时,父亲与内地仍保持着业务往来。1964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陈诚宗希望他为国家多创外汇收入,特别是向国际市场代销国产毛衫和其他纺织成品。 但当时国产毛衫花样陈旧、质量欠佳,加上内地工厂生产管理落后,工人积极性不高,产品出了瑕疵品也无人负责,要想推销出去困难重重。 既然代销行不通,那就在内地办一个工厂试试吧!一个“贸易补偿”的念头在父亲心中随即萌生。 父亲返港后,立即拟定了一份计划,由香港永新企业引进设备和技术,培训管理人员和操作工;原料全部由“永新”进口,产品全部由“永新”外销,厂址设在广东珠海。合作期为五年,所有厂房建设与生产设备费用以人工费作为补偿。 陈诚宗拿到计划后,立即向中央汇报。不到一个月,中央同意了父亲的建议。就这样中国第一家由境外人士开办的工厂——珠海香洲毛纺厂诞生了。 香洲毛纺厂投产后,效益比预期好很多,原计划五年收回成本,结果不到两年就收回了。 父亲在珠海一举投资了近800万元港币,并由此开创了“补偿贸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说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纷纷仿效,这种机制也为后来沿海城市改革开放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府出手 解了“港龙”之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在香港奠定了“世界毛纺大王”的地位,并涉及电子、精密仪器、贸易多个领域,业务遍及全球,仅在香港就设立了40余个机构。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其作为亚洲航运中心的地位日渐显著,香港机场成了全球最繁忙的空港之一,每两分钟左右就有一架飞机起降。 父亲很想进军航空业。当他把这个计划告诉宁波老乡包玉刚时,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1985年4月,港龙航空公司成立,一举打破了香港航空业由英资财团垄断的历史。 “港龙”成立之初,遇到很大困难,连年亏损。 此时,中国政府向“港龙”伸出友好之手,明确表态支持“港龙”的业务发展,开放香港与内地的二十二条航线供“港龙”经营。 经过不断努力,“港龙”不仅拥有了飞往中国内地的空运牌照,还取得了飞往泰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的牌照,业务取得进展,摆脱了亏损局面。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影子。胡雪岩曾说,“与其乘势,不如造势”,这种“势”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主动去创造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态势、格局和趋向。 所谓的“势”还包括国际视野,包玉刚先生以前曾提醒我,每天早上要关注银行利率的涨跌情况,像包先生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敬佩的。 我们是宁波人,宁波人从商,最讲究的是务实和敢为,这两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实业报国续写新篇 至上世纪90年代末,父亲相继在内地投入了上百个项目,涉及纺织、印染、电子、零售百货、民用航空及房地产等领域。 他深知“输血不如造血”,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已进入耄耋之年的他,又投资了当时的宁波光学仪器厂,也就是现在的永新光学,主要想通过投资高技术含量的企业,为家乡为民族工业尽一份力。 他认为,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当时,浙大光学仪器专业高材生、36岁就成为国企总工程师的毛磊成了他最中意的人选。 可以说,永新光学寄托着新时期父亲实业报国的新希望。从永新光学成立之初,我就一直在帮助父亲处理很多公司的事情,深感责任之重。 我于1951年出生在上海,由于历史原因,我与父亲一直分隔两地。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有机会见到父亲,为了不让他自己中断学业的悲剧在我身上重演,他把我送出国读书。 我的青春时代在上海度过,后来做了一名工人,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品味了底层生活,也知道了什么叫工匠精神。 继承了父亲注重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衣钵,我也非常看重实业。 2005年,我开始参与宁波永新的事务,并完成对南京江南永新的并购。 自从2007年全面接掌永新光学,成为董事长后,我和总经理毛磊认知一致,一直有将其做大做强的愿景。 永新光学能逐渐从一家包袱沉重的企业,成长为中国光学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承担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光学镜头的制造,且成为徕卡相机、德国蔡司等国际巨头的核心供应商。 今年,永新又成功登陆A股市场,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同毛磊以及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现在国家正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永新光学前21年一直在打磨这种精神,站在新的起点上,在向“百年老店”吹起冲锋号的时候,我们依旧初心不改! 在我看来,企业传承是继承、转型、升级的过程。不仅仅要完成守业,更要攀登更高的山峰,开创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新“宁波帮”应该继续发扬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记者手记 曹光彪一生做过许多“第一”。 因为“首创1949年后在内地私人投资设厂,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曹光彪获得了沃顿院长勋章这一世界性的殊荣。 改革开放后,他也是最早进军上海滩的港商之一。 最初,他看好南京路,希望在那里建立永新广场。和黄浦区政府谈地价时,他开宗明义地表明自己不讨价还价,对方不相信,随意开价999美元/平方米,曹光彪当场拍板说好! 此时,当时的黄浦区政府反倒慌了神,表示要回去商量,再见面时将价格改成了888美元/平方米,曹老还是那一声好:“就888美元/平方米!” 那是当时上海地价最贵的一场交易。 但曹光彪一句充满智慧的“吃亏是福”,不仅赢得了市场,更赢得了尊重。 曹光彪热心公益,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科技,多年来为祖国的教育、科技事业捐款近两亿元,先后被授予浙江省“爱乡楷模”、宁波市“荣誉市民”等多项荣誉称号。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4566号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 而曹其东从父亲手中接过的不仅是企业,还有“宁波帮”精神。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我是宁波人、新宁波帮”,桑梓之情,溢于言表。 他说,过去40年中,中国社会快速变化,社会价值观也经历了很大变化,浮躁和短视现象出现,而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职业道德反而被淡忘。在这种情况下,传承和弘扬老一辈“宁波帮”精神,显得尤为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