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0版:逐梦40年·澎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彦:梦想总会找到腾飞的翅膀

    记者 王婧 实习生 练丽亚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其实在西安交通大学上学的时候,张彦就萌生了小小的创业梦,只是命运兜兜转转,35岁的时候,他才等到这个契机。

    2007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强国梦想的体育盛会,即将向世界展示出自信有力量的一面。而与一个自信的大国阔步走向世界的,还有无数不甘平庸的奋斗者,张彦就是其中之一。

    他将“梦想”的种子播种在了宁波这片创业创新的热土上,饱蘸梦想之墨,以技术创新为笔,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发展的卷轴上,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正如《北京欢迎你》中所唱的: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讲述人:张彦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

    1992年,我第一次在“做生意”这件事上碰了壁……

    当时,我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大二,对“创业”信心满怀。

    于是,一个同学带着我来到一家奶粉厂,进了许多货,并将15袋奶粉塞入我的手中,这是我的第一项销售任务。当时的我,连和女孩子说话都会脸红,将15袋奶粉推销出去便成了我心中暗下决心的目标与梦想。

    我们决定去宿舍里各个击破,等待敲开的每一扇门就像等待被浇灌的希望的种子。现在回想,这就是B2C的原型啊。但在本校“展开业务”实在有些不好意思,于是我们就转战隔壁大学,与互不相识的人打交道或许更自在一些。

    当时的通讯设备远不如现在,别说手机,连BP机都非常少见。于是我们就口头相约,半小时后不管结果如何,都在宿舍楼下会面。

    再次碰面时,只有我的销售额为零。我满腔的热情与信心仿佛瞬间跌落谷底。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被理想拒之门外。也许我该扬长避短,既然不善言辞、不善销售,那我就专心学术,向科学家迈进吧。

    整理了心情后,我开始更加发奋学习,有幸成为班上被保送研究生中的一员,进入高分子材料学专业继续学习与研究。

    1998年,我获得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的机会,梦想在毕业后能成为一名高校老师。为此,我步伐笃定,一路向前。

    我不曾预料的是,2003年博士后项目出站后,我没有成为老师,而是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负责薄膜相关的研发工作。社会的历练让我沟通交流的能力越发提升,付诸实践的科学研究让我认知更为深刻,稳定从容的状态却也让我心中的“生意梦”再次萌芽……

    不安于现状的我,又一次将目光转向了创业。

    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创业是一个概念,而如何具体操作,无疑是迷茫的。于是我就揣着那几年的积蓄,试着去做一个天使投资人。回想起来,大概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一拍脑袋就在一个贸易公司的项目上投了25万元,当时一套上海房子的首付就这样被我抛了出去。

    结果,我只收回了6000元,其余的全部付之东流。然而这次失败却没让我灰心却步,反而给了我启发:既然我不适合做投资方,那我是不是适合成为被投资的那个呢?

    2.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进入21世纪,仿佛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许多行业方兴未艾,周身尽是一片勃勃生机。

    兴奋、狂热、梦想、执着……当时的环境里充斥着奋斗的激情,我那颗想“创业”的心又一次蠢蠢欲动。

    稻盛和夫的《活法》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这本书无疑也为我日后的人生和创业提供了方法论:从简单的原则出发考虑问题;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努力到老天爷都出手相助。

    当我哥哥知道我有创业的想法后,他向我介绍了他的两个生意伙伴,说是这两个宁波人想要资助我创业。这种天上掉下的馅饼我并没有太过在意。

    没想到他们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非常执着认真。有一次我从美国回上海出差,抵达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他俩为了与我面谈一直在等。由于太晚太疲惫,这次交流半个小时候后就匆匆结束了。

    一个月后,他们又约我见面,这次我们有了相对更为深入的交流,也许是蓝图太过美好,总有一种“纸上谈兵”的不安。

    在第三次交流过后,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诚。或许,结合我的技术与他们的资金,这事儿真能成?

    第四次见面,是在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宁波。初识的印象停留在不那么繁华的街巷。但随着对宁波历史、底蕴、情怀、文化一步步更为深入了解,我发现这里商贾文化浓郁,民营企业众多,或许是可以酝酿我希望之种的沃土,我对这里逐渐产生了好感。

    2007年,我正式辞去了先前外企的职务。也是这一年,激智科技获得了那两位宁波投资人800万元的初创基金,因此蹒跚起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