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8版:逐梦40年·澎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朱剑君:感恩时代赋予的机会

    记者 殷浩

    朱剑君,初中毕业,没有起重机械专业知识。却在短短20年,把一家起重机公司做到了浙江省单项隐形冠军、宁波市智能制造名列第一、全国起重机创新标杆;起重机和奥运会似乎没什么关系,但他让它们实现了完美的“联姻”。他说,这是改革开放赋予他的机会。

    讲述人:朱剑君

    宁波市凹凸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1.

    我出生于鄞县横街镇方家车自然村(现属海曙区)。1976年,我16岁,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不能上高中,就做了车床学徒工,后来又去当兵。1986年,我进入海曙的宁波输送机械厂当金工师傅。半年后,厂里领导发现了我的技能水平与组织能力,让我负责整个车间的生产调度。我先后担任了车间主任、生技科长、经营科长等职务。1992年,我成为宁波输送机械厂的厂长、法人代表。

    1993年,我和市经委的有关领导到日本考察后,感觉我厂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经营理念远远落后于日本厂家。这深深剌痛了我。

    当时的宁波输送机械厂,主要做拉链门、皮带机、斗提机等没啥技术含量的产品,市场准入门槛低,竞争十分激烈。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一些技术附加值高、利润相对较高的产品。在客户回访中,我看到很多工厂都在生产车间安装了吊机,即起重机。我们的皮带机当时的价格是1万多元,而起重机通常在10万元以上。我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转型做起重机。而做起重机要具备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等许可,执行一系列的设计标准、安装规范等。我很想做,但我们当时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怎么办?

    1997年,我和宁波一家专业做起重机的工厂合作制造起重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公司没有起重机的设计人员,没有图纸?我们1993年引进的大学生赵学明建议,向国家最权威的起重机研究机构买。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所是这个领域最权威的科研单位了,但几套图纸要20万元。

    当时,20万元对我们公司来说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怎么办?还得买啊。买回来的图纸有好几百页,我反正是看不太懂。

    依据这些图纸,我们生产出了第一台LP起重机。第一个客户是三门一家橡胶厂,单台售价10万元。这家橡胶厂专业生产皮带,一直是我们皮带机配套的供应商之一,相互比较熟悉、合作基础良好。他也成为第一个使用我们起重机的厂家。当时,这个起重机的机型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主要特点是起升高度比普通起重机高了2米,这样就不需要翻建厂房也能用了,节约了二次土建投入。这款起重机也被列入1997年宁波市科技进步奖。

    原以为这款新产品会很受市场欢迎,但市场总是让人捉摸不定。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各地对起重机的需求低迷。大半年,我们基本没啥成批量的订单,公司经营遇到了困难,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只能靠卖老产品过日子,心里真是愁死了,当时我的信心也很受打击。

    俗话说,成功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个人奋斗。在熬了大半年以后,我遇到了我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贵人——富茂公司余总。1998年,他购买了我们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解决了我们公司的资金问题。那时,恰逢国内经济环境渐渐改善,大批量的订单多了起来,公司也慢慢走出了困境。

    经过这次转型,我们公司改名为宁波市凹凸起重运输机械总厂,主导产品也从皮带机变成了起重机。2000年5月,公司也顺利改制,实现了机制转换。公司第一次转型历经艰险,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

    2002年,我们成功研发了一款LDC新型电动单梁起重机,这个新产品使起重机制造周期缩短了1/4,重量减轻了10%,获得了4项专利,并成为中华纸业、镇海炼化、三星重工、通用塑机的供货商,在业内算是小有名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