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人才对接之难 这些具备技术、渠道、管理优势的大规模外资企业在面临挑战时,相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毕竟“船大抗风浪”,都在更努力地凭本事“对症下药”。而“药方”,也需要营商环境作为“药引”。 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药方”是,与欧洲排名第七的知名药企——来自斯洛文尼亚、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的科尔卡公司“牵手”,注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今年1月,新公司的首笔注册资金已经到位,万事俱备后,另一发“药引”也在赶来的路上。 “对于我们而言,科尔卡公司具有技术、产品和欧洲市场的优势;而我们则可以帮助科尔卡公司打开中国市场、把好的药品引进到国内来。”美诺华药业相关负责人说,“由于药品的监管要求,要想把药品引进中国、把欧洲产品转移到合资公司,不仅需要通过相关部门审计许可,还需要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所以,土地,是我们要面临的下一个问题。” 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合资公司刚入驻时,由于用地紧张的缘故,投资进度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好在公司所在的高新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出面协调,预计将得到解决。在美诺华的计划中,明年将有5个产品成功转移至合资公司。 提到可能由于土地供应问题影响项目进度的,还有沛琰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煜。和生产型企业不同,沛琰资本从事的是外资高端制造业产业园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王煜谈到,因为政策变化造成产业园土地短缺,曾导致一些世界500强项目无法落地。 对此,王煜建议:“首先,若因政策变化导致无法落地时,应注重信用担保问题。其次,宁波的一些产业园普遍‘先造房,后招商’,我个人认为,不同产业所需的厂房和载体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应该先做好产业定位,再吸引相关企业。另外,现在宁波很多的外资企业都在利用招商中介机构,我认为以后可以把中介的范围扩展,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 对于从事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敏实集团有限公司而言,最需要的还是人才政策这一“药引”。宁波是该公司全球研发总部所在地,当世界各地的员工来宁波做短期培训时,在办理临时就业证时就会遇到一些困难。 “国家对人才的评估的标准,和我们所需要的、从德国工程师协会等引进的海外人才并不完全匹配。比如对我们而言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即可,但国家的人才标准会要求一定有中级职称,会影响到证件办理。”敏实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康赛妮集团常务副总薛正利还谈到,在针对某一些方面的管理,能不能像“精准扶贫”一样,做到“精准管理”?比如说,环保。 薛正利说道,“环保方面提出,所有的包装物,我们都要付费,不能回收。原先我们的供应商会把这些属于工业级塑料的包装桶重新利用,可是现在的包装桶却‘出不去、用不掉’,只能堆积如山。这一块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相当高:我们的原材料一公斤2元多,一个包装桶装220公斤,可是一个桶的成本就要300元,这意味着成本直接上涨了70%。” 3 如何锦上添花? 据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2019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从全球190个经济体中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已跻身今年营商环境改善排名前十。按照世界银行标准,宁波正在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目标是成为中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地区之一。目前,宁波的营商环境令座谈会上各家企业不住“点赞”: “现在宁波市相关政府部门的服务,都是我们企业比较肯定的。” “从产业、工业到整个外资服务的环境,宁波在吸引外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需要巩固和提高,如何才能锦上添花? 宁波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敏实集团提出的外籍人才评估认定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关于国际上一些资格、职称互认的问题,我们也在做一些工作,包括与中东欧、中东等地的一些国家进行国际互联。从宁波角度来说,我们现在也在调整人才的分类,下一步会和人社局就企业的人才需求做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在向公安部申请出入境的新政,为出入境通关提供便利。” 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还提到,在服务外籍人才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工作。“目前宁波的常驻外籍人口大约8000人,全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约1.1万人。我们现在很多的外资企业管理层,以及一些中高端人才,在面临安居、就医、子女就学时,还需提供一系列保障服务。” 为了服务外籍人才,人才办的解决方案一是与企业和政府联手,对于具体问题进行沟通和解决;二是积极宣传宁波的各项人才政策,也希望外资企业能把这些政策充分利用好;三是发挥外资企业作为人才承载平台的作用,推动企业创新。 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徐建华介绍道,今年宁波市关于外商投资还出台了很多政策。除了上个月出台的“80条”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相关意见,以及外籍人才服务外,早在今年6月的全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还出台了一系列贯彻落实国家外资新政的对外开放举措,尤其在市场准入和资金方面: 首先,要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在国家《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之外的领域,我市不提高审批部门层级;不要求专门的材料证明,切实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比如,国际海上运输公司不再限于合资合作、国际船舶代理公司不再必须由中方控股等。 第二,要为外企资金进出提供便利。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批复,在宁波可开展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试点;推进外汇金融支持利用外资工作,推广意愿结汇,拓宽外商资金使用范围;支持企业境外上市,鼓励境外上市融资调回境内;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外企投融资便利化。 第三,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润,按照9月29日出台的《关于扩大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实施,用于境内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的适用范围,由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领域——近期,符合条件的外籍人士可开设A股账户,这也意味着外籍人士参与股权激励也能进一步放开,未来宁波的资本市场或将会有越来越多“老外”的身影。 第四,对外资落户、产出、招商中介给予奖励。对新引进的重大外资项目、引荐重大项目的中介机构、对世界500强、中国200强、中国民营百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重大项目引进,都给予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支持——例如:戴德梁行是全球领先的房地产顾问公司,其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现场提到,不少外资企业在进入杭州后,便会通过他们的平台进入宁波。有了这条政策,无论是“引进来”的外企,还是类似戴德梁行的第三方机构,都能获得奖励的“Buff”加持。 第五,要为外企出入境通关提供便利。根据海关相关公告,在宁波推广新一代海关税费电子支付系统,深化“互联网+预约通关”制度,推进关检融合优化报关单位注册登记,推广以企业为单元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推进信用管理,提高出入境通关便利化水平——出入境通关便利化,也是宁波口岸近期“提效降费”的贸易便利化政策之一。除了人员流动的便利性外,贸易便利化政策中“货物通关将在2020年前缩短三分之一”的规定,也能为全球布点的外资企业减下不少时间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