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1版:乐享 荐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边有书,就不会害怕窗外的黑暗

    5, 《张恨水传》 解玺璋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张恨水只是过气了的一个通俗小说家。但是,张恨水不止是一个曾经风云大江南北的通俗小说家,还是一个著名的报人,抗战胜利时曾获颁勋章。无论是作为通俗小说家,还是著名报人,张恨水都是被革命史观革命文学观严重低估的人,其被低估程度,当不输于张爱玲。我过去读过一些张恨水的小说,对我也有一些影响,在新浪博客上,我用的题签就是“空有剑胆琴心,徒叹百无一用”——剑胆琴心,最初就是从张恨水小说来。但我过去却从未仔细去了解过张恨水,解玺璋老师这本传记,倒是真正给我补上了一课。

    作为报人的张恨水,在受成舍我之邀掌世界日报之明珠副刊时,与读者作者的约法三章:

    “一、绝不谈大问题。政治上也罢,社会上也罢,只捡琐碎的事来说。

    二、绝不批评大人物。我们从前就犯这个毛病,蚍蜉撼树~而实在不平的事也太多,管得了吗?

    三、不研究高深的学问。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边,哪有什么高深学问,不过凑成三章罢了。”

    其实真是这样才能活得长久。活着,才有其他,才可能有未来。这样活着,也未必猥琐。枣花虽小,烂漫,也能结实。历史的尘埃遮蔽了许多东西,有价值没价值的东西。当政治认为没价值应该消灭或封存的时候,有价值的东西也往往被湮没了。

    6, 《漫长的告别》 钱德勒著 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

    钱德勒的侦探小说《漫长的告别》,真好看。这种黑暗题材的小说,从一个意外偶然开始,层层铺开,真是引人入胜。让我回想起年轻时读《有朝一日》(《假如明天来临》)时的感觉,爱不释手。这种爱不释手读完,与读《卡拉马佐夫兄弟》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前者紧张而轻松,后者紧张而沉郁。不仅情节铺陈,还有语言。钱德勒的语言也是非常独特,金句颇多。

    比如:“说一次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从他的眼神看得出来,这个人在酒缸已经淹到发际线了。”

    “陌生人可以继续往前走,假装没听见。”

    “(有钱人)没什么真正的乐趣。有钱人不知道。他们从没体验过真正的快乐。除了别人的老婆,他们从不特别想要什么东西,和水管工的老婆想给客厅添置新窗帘相比,这种欲望实在苍白得很。”

    “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在杀时间,时间却不太肯死。”

    “酒精就像爱情,第一个吻是魔法,第二个吻是亲密,第三个是例行公事。然后你就要脱姑娘的衣服了。”

    7, 《旧俄书事》 斯维什尼斯夫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这是我买的一本旧书,比较偏门。本书讲述了旧俄时代俄国首都彼得堡的旧书商和市场的情况,从中也可一窥旧俄出版业和思想管制的状况,以及对彼得堡人对读书的一点癖好。很奇怪有人会出这样的书,也奇怪像我这样的人还会买它并读完它。

    8,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卡夫卡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本书,里边部分以前读过,算是重读,像《变形记》《洞穴》等。

    卡夫卡的小说,充满怪异的想象,以及悖谬,荒诞,非理性,震撼,是自我的分裂与异化,但也充满着对命运的抗争和探索——嗯,套用库切的话来说,有一种“形而上的奋斗”在里:无论是《变形记》里人变甲虫,还是《一份致某科学院的研究报告》里猴子的人类生涯,以及《一条狗的研究》,和《洞穴》里成天为一粒掉落的沙子去向担惊受怕的鼹鼠,都隐含着这种抵抗和探索。像《在流放地》这样的小说,如果拿掉卡夫卡的名字,第一次读我会以为是俄国小说。

    小说大多隐含着着某种哲思。当然,本书一些篇章也有写得很一般的,没有能展开。

    ■作者简介 朱学东,路边美食达人,专栏作者,资深媒体人。做过大学老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曾任《南风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