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心怡 快递小哥,他们就像镶嵌在庞大物流链条上的螺丝,日复一日地取件、派件,你很容易就能从他们黝黑的皮肤、生茧的指尖中发现,岁月在此沉淀的速度要比常人快上许多。 有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浙江快递业务量总体将延续过去几年迅猛增长的态势,全省处理邮件(快件)量将接近3.9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而服务“双11”的快递从业人员达30万人以上。顺丰速运宁波区环球城速运营业点收派员王毅正是这“30万分之一”的存在。 与王毅的见面放在中午,那是他一天里唯一能喘口气、歇歇脚的时间。 最长的工作 2009年底,王毅跟着亲戚从四川巴中来到宁波闯荡。他们搭上一列火车,彻夜辗转未眠。刚下车,宁波湿漉漉的冷风灌得他一激灵。彼时,他与其他打工仔初来乍到时想的别无二致——活下去、留下来。 他找了不少工作,要么就是把身体“倾覆”在工厂流水线上,要么就是把双手“交付”给工地的黄泥灰墙里,大多都是干了几个月就戛然而止了。 “当时快递行业刚刚兴起,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偷偷和快递小哥打听工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情况,于是就开始动了做快递员的想法。”王毅说。 不久,别人给他捎来了一则顺丰公开招聘通知。二话不说,王毅就去应聘了,“当时面试特别严格,得培训,再进行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被录取。连我自己都没想到的是,这工作一做就是近10个年头。” 如今,你几乎已经很难从他的言语间捕捉到川音了,乍一听,他的普通话还算不错,只是间或能感觉到诸如“要得”“啥子嘛”的腔调。 事实上,在他努力融入宁波这座城市的年月里,语言是必须要过的关卡,尤其是天天与客户打交道,“满嘴跑方言多多少少会让别人皱眉。” 于是,他最早从仓管员做起。仓管员需要每天对营业网点的快件进行搬运、分拣、入仓、出仓、交接、扫单,同时对异常快件、滞留快件作登记、上报、跟踪、处理。也就是说,每一个快件从车上卸下,到交到收派员手中的这段时间里,由仓管员全权负责。 “往往,一个营业网点就一两个仓管员,收派员的人数会更多些,可遇上仓库堆积的快件太多、分拣不过来的时候,只要吆喝一声,取件、派件的兄弟们哪怕是加班加点都会来帮忙。” 这样的温情和血性是王毅之前任何一份工作都未曾碰上过的,也让他坚定了留在宁波的信心。 两年后,王毅转岗,很多人都说他“傻愣”,放着相对轻松点的仓管员不做,跑去当日晒雨淋风吹的收派员,可他却觉得,囿于方寸之地的生活并不是真正适合他的,他想认识更多的人,与更多的客户成为朋友。 在他看来,取件、派件的过程不仅仅是当搬运工的过程,也是交朋友的过程。虽然王毅负责的收派区域不大,但每一趟花费的时间却比其他收派员要长的多,顺丰推出了什么新业务、电子面单要怎么填这些信息,他都会事无巨细地跟客户讲清楚。 润物细无声 可交朋友哪有那么简单?刚开始跑快递,王毅没少受别人的冷眼相待。 那会儿,还没有电子面单,也没有支付宝、微信付款,快递费都是现金往来。 王毅记得特别清楚的一次是,快递费17元,客户递给了他20元,在他从口袋里摸出了三枚硬币的当口,客户抽了张面巾纸丢在桌上,告诉他把硬币放在面巾纸上就好,他照做了。可他人还没有走出去,余光便瞥见,客户拿了面巾纸使劲儿地反复擦拭硬币,明晃晃的三枚硬币刺痛了他。登时,一股酸意涌上心头,他一遍又一遍地揉搓着自己的双手,喃喃低语:“不脏呀,不脏呀。” 还有一次,客户收了件后,按照流程规定,王毅将纸质面单交给客户签名,客户随手画了两笔,根本看不清名字写的什么,他只得好言好语让客户再签一次,谁料,客户一下子火了,把面单纸捏成一团,朝地上扔去,还留下一句话:“就你们麻烦。” 但王毅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他始终相信,润物细无声,日久见人心。转机出现在他向客户推广电子面单的时候,王毅手把手教会客户注册、填单、下单,这个过程中,敏感的他能感觉到,客户的态度温和了许多。 就拿每个月月底结上个月的账单来说,以前,客户都是用“催什么催,又不会少你们钱”搪塞过去,而现在,客户会主动告诉王毅“不好意思,这个月晚了,款项马上打给你”,这中间,改变的不只是态度,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连结。 正是王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打动了客户,客户成为了他的朋友,还给他介绍了不少新客户,王毅的业务也慢慢跑开来了。 很多客户都说,正是因为王毅才认识了顺丰速运。近10年来,王毅的手机号一直没有换,而微信联系人里9成都是客户。只要客户有快递要寄送,都习惯给王毅打一通电话或者是发一条微信——“王哥,来我这儿坐坐,顺便寄个快递。” 其实,这个世上,还有千千万万个“王毅”。他们是一群每天和时间赛跑的人,他们把梦想融入速度,穿梭在鳞次栉比的楼宇间;他们的工作是一个谁都离不开的行业,一只只承载着汗水的包裹,给我们的生活捎来了便捷。 365天,他们每天凌晨6点起床,一天里,上百件揽投,上百次爬楼,上百句“您好”,没有周末,没有感谢,哪怕再热的天,再大的雨,都义无反顾地叩响一扇扇紧闭的心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