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凌琳 2018年转眼进入尾声,回望这一年,随着资金面整体由紧至松,银行理财陷入“跌跌不休”的尴尬境地。即便是最后这几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丝毫没有要“冲一冲”的意思。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本月第一周,银行理财产品不仅在发行量上出现了消减,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更是只有4.35%,创出了自去年6月中旬以来第21个月新低。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12月的最后一周,甬城银行理财产品中,收益率站上5%的依然凤毛麟角,大多数银行主推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仍维持在4.0%至4.5%。 不过,在年末资金相对趋紧、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多重压力下,商业银行的集中揽储现象还是如期而至,银行依旧有着出不完的招数…… 降门槛 “万元理财”招揽人气 谁说没了高收益,银行就没了“吸金”法宝,自9月28日理财新规出台后,公募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由此前的不低于5万元下降至不低于1万元,这顺理成章地成了当下银行揽储的最大抓手。 在百丈路一家银行网点的大堂正中央,记者看到了一块罗列着近期在售理财产品名录的小黑板,除了保本、非保本、结构性、非结构性以及期限、年化收益率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被特别标红的“1万元起投”的字样。 同样的,在另外一家银行的“近期在售理财产品”宣传页上,记者亦发现,“万元理财”为数还不少,占比约6成左右,预期年化收益普遍达4.5%,这并不比昔日5万元起购的产品低。“以前要在银行买到可心的理财,不备足5万元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换句话说,5万元以下的闲钱理财,只能取道收益低一些的‘宝宝理财’,或者是货币基金。而眼下,绝大多数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依然不到3%,相比之下,银行的万元理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优势的。”某银行大堂经理称。 事实上,来自多家银行的反馈信息显示,本月以来,“万元理财”的人气开始明显攀升。 提收益 “高息存款”吸引眼球 尽管理财收益一降再降,但银行的揽储压力有增无减。据记者了解,在金融脱媒背景下,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呈现下滑趋势。据普益标准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73.12万亿元,较2015年12月末同比增速高位下降了10.75个百分点,存款“搬家”现象突显。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再破新低,下滑趋势仍旧明显。同样,在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已经公布的2018年1-10月数据中,记者亦发现,我市各项存款及住户存款余额增速均不明显。 银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金融脱媒加剧了银行揽储压力,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由于网点相对少,客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都有限,存款压力本来就重,结构性存款受到监管约束之后,昔日爆红的“揽存利器”也用不上了,只能通过“存款”来吸金。 这位人士所说的“存款”,即使最传统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近期,又有银行开始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同时,与往年相比,中小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也普遍一路上浮,与大行一同抢食普通存款这块“蛋糕”。 据融360监测的35家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数据显示,11月大额存单利率均值较10月略有上升。除了调高利率,还有部分大行增加起购档位。而除了主推大额存单外,调高定存利率也成为银行揽储的手段之一。据记者了解,在众多银行中,宁波银行、鄞州银行、泰隆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对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及五年期的中长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作出了大幅上浮,如泰隆银行执行的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存利率已分别从2.1%和2.75%的基准利率双双上浮至3.85%。 创产品 花式“T+0”争相出炉 家住海曙区的钟女士日前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购买了一款所谓“T+0”的类货基产品,甚是满意。据称,这款产品收益有4%,且可随时支取。换句话说,收益和银行理财相近,而流动性和货基差不多,200万元内赎回基本无碍。钟女士表示,“闲钱理财固然重要,但年底了,各种开销层出不穷,花钱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也越来越重要。” 记者亦获悉,近段时间,有银行开始开启了“阶梯式”计息的模式,推出理财新品。据悉,这款产品收益达3.7%至4.2%,持有的时间越久,收益就越高。产品支持7*24小时赎回,提交赎回申请后,系统会根据实际天数来计算收益,最低3.7%,最高4.2%。当然,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均为低风险理财产品。 精明的投资者还可关注部分直销银行、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富民银行、苏宁银行等至少10家民营银行已经发行了随存随取且利息普遍能达4%的智能存款产品。如一款名为“富民宝”的产品,只需50元即可起存,满期年化利率可以达到4.8%,提前支取年化利率也有4.2%。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智能存款实际上并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将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的一种产品。银行之所以能给予投资者如此高的利息,是因为发行这种存款产品的主要是互联网银行,以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小额借贷为主营业务。所以,这种活期存款实际上能让银行锁定定期存款,从而支持贷款资金。不过,高利率的贷款虽然可以覆盖定期存款的高息,却因为其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