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0版:乐享 荐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能商业:未来30年新的商业模式

    曾鸣 /文

    作者简介 

    曾鸣

    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2006—2017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

    ·曾任教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

    ·长江商学院的创办教授之一,2006年8月之前任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兼EMBA和高层管理培训中心学术主任。

    ·2006年8月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总参谋长,参与了阿里巴巴集团整体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包括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计算、菜鸟等重要子公司的开创和发展。

    本书试图勾勒的是未来商业的大蓝图,那么,怎样理解和应对这样的未来呢?这几年,因为创办湖畔大学,我有机会跳出阿里巴巴,接触了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大家对未来的感知的确有很大的差别。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不仅一直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也一直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市场。技术变革、政策环境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商业大变化,不仅激烈,而且迅猛,变化周期又很短。所以经常会在一个时间点出现三个发展周期的叠加。在当时的那个时间点来看,三种模式都有很不错的发展,非常难判断到底什么才是未来的趋势,也不知道如何做战略选择。如果公司错误判断趋势,导致战略上的保守,很容易被下一个浪潮快速淘汰。所以理解和判断我们到底在什么样的时代、面临什么样的机会,是战略决策的第一步。我把中国这个市场的发展特殊性称作“三浪叠加”的时代,它把我们面临的挑战复杂度又提升了两个量级。

    2008年,淘宝全年的零售总额达到999亿元,当年最大的三家零售企业分别是国美、苏宁和百联,都是刚刚超过1000亿元。如果回到2008年这个时点,把传统零售称为1.0模式,国美、苏宁为2.0模式,淘宝为3.0模式,那么当时国美、苏宁的2.0模式正如日中天,正在经历一个超高速发展的阶段。传统零售的发展势头其实也很好。而当时虽然淘宝的零售额每年都会翻倍增长,但毕竟总量还小,而且模式依然受到很多人的质疑,认为增长随时会停滞下来。

    那个时间点,对于零售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浪叠加”的情况,三个模式发展得都不错,也都有自己的信仰者,而未来到底会怎样展开其实很不明朗。其实,在这个时间点做的战略选择,直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命运。短短4年后,到2012年,淘宝全年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万亿元,遥遥领先,而传统零售却开始负增长,2.0模式的增长也开始缓慢起来。

    如果我们带着今天的理解回到2008年,战略选择当然会很容易,可是谁也没有能够预知未来的水晶球。其实,我们今天面临的几乎是同样的挑战,比如女装行业,传统的品牌例如ZARA(飒拉)、优衣库和新兴的女装网红品牌各有千秋、相互学习;又如旅游行业,传统旅行社、携程、穷游等,以及新兴的个性化旅行定制平台,也构成了“三浪”。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