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21版 2、建立统筹机制,争取国家支持 招引外国商贸办事处或国际组织入驻,是城市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根据国际惯例,吸引国际组织和外国商贸办事处落户的所在城市,通常会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借助国家资源支持,为争取这些办事处和机构组织入驻,在外交豁免及特殊待遇、税收缴纳优惠、资产购置优惠、人员出入境、财政补贴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出台相应的政策,以及提供必要的安防力量保障等。 3、合理规划布局,提升配套支撑 舒适的办公场所、完善的办公设施、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以及健全的公共服务,是吸引国际组织和外国商贸办事处落户的重要条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办公场地及设施。建议结合宁波城市发展规划,提前为这些办事处和国际组织机构落户规划合适的办公场地,预留空间。可考虑选址东钱湖、江北老外滩等区域,效仿奥地利“一先令计划”,象征性地收取场地租赁费用,提供办公场所支持。 二是,人力资源保障。建议以高教和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本地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国际组织落户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鼓励宁波高校向国家争取涉外及国际组织服务人才培养示范项目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与国内外高校、国际组织以及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整合国际金融、国际商务、国际法律、国际政治、外语等多学科资源,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实验班(基地)”等教学项目;与国际组织、国内涉外机构联合搭建教学合作实习平台,输出综合多语种能力、复合专业知识、工作实践经验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此外,建议联动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整合现有国际化人才资源,探索建设符合国际组织要求的涉外事务复合型人才库。 三是,涉外配套公共服务。建议与科创大走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同步规划,配合未来建成的国际化社区、国际医院和国际教育机构,形成高品质的“十五分钟”国际化生活圈,为来甬的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 在硬件支撑的基础上,完善国际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的包容性和国际化水平。比如,培育国际化社区服务体系,采用委托式经营、项目化管理的模式,网格化管理,将社区居住环境、生活服务与国际接轨。构建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性医院或医疗部,完善面向外籍人员的语言、就医指导、医疗保险等配套服务。形成国际化教育服务体系,引进建设优质高端的国际学校和先进教育模式,鼓励现有的学校引进国际文凭组织等机构认证的国际课程。同时,整合全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国际化教育联盟,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此外,建议培育和扶持本地涉外法律服务、人力资源、国际会展等产业,提升涉外服务水平。 4、塑造城市品牌 提升国际形象 加强城市的形象提升和品牌推广,提升对外国商贸办事处和国际组织机构入驻的吸引力。建议从三大层面加强城市国际化品牌推广支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以国际化战略引领城市品牌建设。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区域定位、竞争优势、历史文化资源等诸多方面,制定国际化城市品牌发展战略。 二是,多主体参与,推动品牌建设向专业化、立体化转型。邀请专业化的营销传播顾问、国内外专家组成城市国际化品牌推广顾问组,建立面向社会的公示意见征求机制,合力为制订并实施面向全球的城市形象宣传方案出谋划策。协调整合政府、企业、专家、市民等多元社会力量,实现城市国际化品牌建设的专业化、立体化发展。 三是,借力品牌联动,以国际会展提升城市品牌的国际认知度。建议宁波参照国际会议、活动的通行标准,积极争取独立或与重要国际组织合作举办国际会议、展览等重大节事活动。尽快谋划、筹备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领导人峰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争取2030年世博会在宁波举办。借助大型节事论坛活动提升宁波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使参会的国际组织机构对宁波城市形成好的直观印象,进而考虑设置常驻性办公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