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贺舟舰 |
记者 严瑾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帆樯如林、舟楫如鲫。” 这是《四明志》对唐代明州港的描述。从昔日舸舰迷津、贯通海丝之路的明州,到今天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港通天下”一直是宁波的城市名片。按照2017年宁波对外贸易总额7600万元来算,国际物流产业在宁波至少有千亿级的市场。 在这个千亿级的市场里,有位“大赢家”,他把物流节点里的货主、货代、船东等资源统统“网起来”,做了一个产业互联网品牌。如今,在宁波的5000余家物流相关公司、5个物流行业协会里,他的名字广为人知。 与“舟舰”结下不解之缘 贺舟舰是舟山人。“舟舰”之名,本是为了铭记家乡,却将他与航运物流业紧紧联系起来了。 2000年,贺舟舰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他来到与家乡一衣带水的宁波工作,抱着“宁波港口发达,相关行业一定不差”的想法,便投身于货代行业。“一开始做的是一些基础业务,接电话,报价格,下订单,日复一日。”贺舟舰说。 初出象牙塔,贺舟舰想到自己并非物流科班出身,很有必要积攒经验、提升自己。这时,一个学习进修的机会从天而降,宁波市人才办与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物流专业的在职研究生项目,由上海的专家来宁波授课。不过,该项目的报名门槛不低,不仅要求必须是船公司、港口集团、货代公司的员工,还要通过考试选拔。 贺舟舰被录取了。该在职研究生项目,让他的眼光跳出日常工作的琐碎,直指全球航运的星辰大海。 “书读得多了,想法也多了。原先自己只是微观层面的跑业务,毕业后,对物流行业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更多宏观认知。当年硕士研究生班的23位同学,如今都成了行业内的优秀人才。” 贺舟舰和同学们究竟学到了什么?“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贸易顺差不断增加,但在国际物流环节,主导权一直在海外采购商手上,中国仅做一些配套服务。同时,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覆盖全球的物流信息网络,而中国才刚刚起步。所以,我想能不能做一些事情,让中国在全球的物流行业里更有话语权?” 四年后,贺舟舰抓住了一个践行自己想法的机会。中国承诺在2005年后将国际货运代理资质由审批制转为注册制,这意味着国际货代日后将不再是“国企的天下”,而是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开了一道准入的口子。贺舟舰意识到,是时候“跳出来自己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