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旻 “今年的外贸格外难做。”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外贸人的难过日子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几乎每一年都有人在发出这样相同的感叹。 获得询盘难、成交难、留住客户难、招人难、留人也难、业务员出单更难……一重重关卡挤压,转移、退出甚至击垮的故事并不少见。 而在宁波,就有这么一家平台激流勇进,借助互联网营销另辟蹊径,在波澜诡谲的外贸沉浮中,立志成为那些奋斗者手中的“定海神针”。 上周六,东南商报邀请了全球贸易通总裁陈建旭来到创业分享会的现场,向各位读者分享了自己在外贸领域的多年探索经验与思考,引起热烈讨论。 “不搞教育的孵化器不是一个好B2B平台” 2018年,在全球贸易通平台上在线促成的订单总额有近150亿美元,截至2019年2月,该平台在国内已经有174个授权落地的服务中心,因此,全球贸易通平台对国内外贸的发展情况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外贸人挥洒一把辛酸泪的时候,陈建旭则基于全球贸易通,重组业务生态,衍生出了更多观察的触角。 全球贸易学院就是其中一支。 “2018年宁波外贸一千多亿美金的出口额,是全市一万九千多家外贸出口企业共同累计下来的一个数字,但是令我们关注的是,宁波实际上注册了有近五万家的外贸出口公司,那么,其他三万余家外贸公司去哪了呢?” 这三万家“睡眠中”的外贸公司引起了陈建旭的注意,他发现,这种现象在国内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如何引导那些公司开始实际运营成了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在陈建旭看来,这不断能为全球贸易通引入大量潜在用户,还有利于为其他外贸企业输送人才,推动外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云展会则表现了陈建旭对于外贸行业发展趋势的另一种思考。 “在过去,跑到世界各地去参加行业相关展会,几乎是外贸人起家的唯一途径。但是从目前来看,线下展会的效果已经越来越有限,结合各种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展会是大势所趋。” 这也引起了在场一位有七年外贸从业经验的读者的好奇心,这类展会的规划究竟如何?新技术又如何融入到线上参展体验中呢? 据陈建旭介绍,云展会会划分行业定期举行,所谓展商都是经过平台挑选的优质供应商,至少提前三个月与买家进行对接,在展会中,通过Facebook可以使双方及时进行沟通链接。 当然,这个形式在现阶段仍有一点遗憾,即使全球贸易通已经拥有了融入VR技术使双方进行更好交互的能力,但是受到技术普及程度的限制,还不能发挥出最完美的效果。这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大家改进的方向。 除此之外,全球贸易通还在全国各地拓展了多个外贸创新工厂事业部,以孵化器的形式,为那些想做出口但在现阶段还能力欠缺的创业者提供帮助。 一番设计,全球贸易通隐隐展现出将B2B引向更完备、更高阶发展阶段的实力。 读者问答 Q1.同样是B2B平台,全球贸易通和 如今的阿里巴巴国际站有何区别? “作为一个B2B平台,全球贸易通当然避免不了与做电子商务起家的巨头阿里巴巴的比较。在现场,就有读者问出来了大家的心声。 “我们和阿里巴巴国际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运营逻辑。”陈建旭的回答相当干练。 这个区分很简单,阿里巴巴国际站是通过营销自己,在各大国际搜索引擎中获得较高的排名之后,再把自身的流量进行“贩卖”,平台企业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进行付费导入流量,也就是通过佣金去提高提成,从而刺激销售。 而在全球贸易通中,平台是直接对用户网站进行精准推送,所以从某种角度看,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产品是流量,而全球贸易通的产品则是服务。 Q2.作为一个初创型的B2B平台, 应该怎么样有效地推广? 还有一位同样是做B2B平台的创业者向陈建旭讨教了平台的推广经验。 陈建旭对此也毫无保留,把推广经验浓缩成“授权分发”一词,简而言之,就是平台企业身兼“用户”与“代理”的双重身份,这种合作通过参与投资等形式进行。 “比如我们与这象山的一个用户进行合作,我们会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授权给它,这家公司就成了我们在象山地区的代理。可以说,如果这些市场全由我们自己亲力亲为,效果一定没有这么好,这种‘让利’的方式让我们获得更快的发展。” 由此可见,合作共赢的大局观就是全球贸易通的攀升助推器。 在最后,陈建旭还向读者分享了自己对于B2B行业发展的看法: “B2B平台在最早的时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买卖双方可以说是‘闭眼交易’。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日渐平衡,平台的价值受到影响也是意料之中,因此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就是逐渐介入后端,不但帮你‘找女朋友’,还要能帮你‘操办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