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察家 智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都市圈如何修炼“降龙十八掌”?

    三个维度判断宁波都市圈发展潜力

    判断一个都市圈的发展潜力,主要看三个方面:第一,这个都市圈的人口的流向,是正还是负?第二,这个都市圈的资金流向,流入多还是流出多?第三,这个都市圈内部城市的高铁有几条、通向国内外主要大城市的航班次数有多少?

    1、去年宁波常住人口净增长20万,增幅2%-3%。台州、舟山人口也在净增长。

    2、城市之间资本流动其实是重点企业之间跨城市的资金流动。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上市公司的数量。因为上市公司不仅影响各个城市的资金流向,也最终影响到一个城市的GDP。宁波市目前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5家,位居全国各大城市第六位。台州、舟山也有30多家上市公司。

    3、途径高铁只有一条杭州宁波温州福州深圳线,今后,去金华、舟山的高铁通车后,格局稍微有所改变。但与杭州、南京、合肥在构建米字型的高铁枢纽相比,还是有距离(南京、合肥、杭州列入全国19个高铁枢纽城市中)。

    另外,要从三个维度看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是否功能互补、共建共享?是否市场主导、政府引

    导?是否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在统筹都市圈整体利益上,在规划政策引领、空间开发管制、公共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能否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强化专业化分工协作,以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推进都市圈建设,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宁波都市圈面临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新片区的契机,如何成为新功能、新布局、新动力和扩大开放的有机组合,应探索实施新一代产业政策和发展政策,根据全球投资和数字经济的新趋势,利用外资政策的着眼点应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引智”(包括先进技术研发)和“招商引能”(包括先进生产能力和开发能力),从股权投资主导转变为股权投资与非股权投资(如研发战略联盟)并重。

    打造轨道上的宁波都市圈

    在宁波都市圈内,轨道交通的建设应有相当的超前性。把TOD理念最核心的部分,即经济运营模式应用到都市圈发展中,实现站城融合、站城联动,实现公共投资与土地收益联动。将不同速度、不同站距、不同功能的轨道交通各取所长,融合成一张都市圈交通网络。

    春江水暖鸭先知,都市圈共建得好不好,居民的用户体验是关键。已经启用的宁波栎社机场新昌航站楼,就是例证。提升宁波都市圈物流运行效率,应先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全面提高宁波空港枢纽的陆空联运、铁空联运、空空中转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尽早开通宁波至欧美的洲际航线,动工兴建宁波栎社机场第二、第三跑道,实现栎社机场和宁波高铁西站无缝衔接,使宁波都市圈各城市间的时空成本有大幅度下降,这才是宁波都市圈交通规划的当务之急。

    根据《浙江省都市圈城际铁路近期建设规划》,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及金义都市圈第二期规划建设线路7条,线路总长440.4公里,设站99座。宁波都市圈二期只规划了一条宁波至象山的城际铁路,全长80.5公里,设站13座。而杭州都市圈在动工兴建杭州至海宁、诸暨、柯桥、临安、富阳、德清、安吉等地多条城际铁路。

    两者对比,差距太大。宁波都市圈应当奋起直追,超前谋划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实现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使宁波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镇延伸。

    发展宁波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可通过既有铁路补强、局部线路改扩建、站房站台改造等方式,优先利用杭甬铁路既有资源开行市域(郊)列车,尤其要恢复开通庄桥、洪塘、慈城、三七市、丈亭、蜀山等站点,将市域(郊)铁路运营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动中心城市、周边城镇、新城新区等轨道交通有效衔接,加快实现便捷换乘,更好适应通勤需求。

    共同推进“浙东唐诗之路”大花园建设

    从绍兴会稽山,溯剡溪,经嵊州、新昌、余姚、奉化、宁海直至天台山;从四明山经宁波到舟山,沿线的秀丽风景,曾让多少骚人墨客为之心驰神往。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陆龟蒙、刘禹锡、骆宾王等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将其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宁波、台州、绍兴等地的四明山、天台山、天姥山、浙东古运河、剡溪、沃洲湖,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和精华所在,如何共建大花园?应结合沿线大量的古村落、古运河、古驿道、古驿亭以及佛教、道教遗迹,与美丽乡村建设、民宿民居发展等方面融合共生,做到有机整合,连点成片。

    有专家认为,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浙东唐诗之路有几项符合申遗要求,它们分别是: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佛教中国化时期的中心地以及士族文化的荟萃地。未来,一旦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会引来全球目光。

    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共建大花园,就要小题大做,虚题实做,远题近做,洋题中做,中题洋做。充分巧借王阳明、黄宗羲等先贤、浙东文化做文章。抓紧挖掘与阳明文化、浙东文化等题材元素,在四明山、会稽山一带开办阳明书院等载体,从而来带动国学旅游、禅修旅游产品。

    养生、休闲、健康主题旅游,是浙东唐诗之路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可依托四明山、天台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生态体验、度假养生、泉水疗养生、森林养生、高山避暑养生、矿物质养生、田园养生等业态,打造休闲农庄、养生度假区、养生谷、温泉度假区、生态民宿、体育健身等产业体系。

    强化宁波都市圈甬舟台 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

    宁波具有国际大港资源和开放型经济优势,教育、创新、金融等服务功能相对突出;舟山有自由贸易港区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海运、渔业等产业发达;台州汽车摩托车、医药、塑料、家电等产业集群特色明显。嵊州、新昌纺织服装、医药产业也颇具特色。

    建设宁波都市圈,应以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

    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应增强宁波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宁波非核心功能向舟山、台州周边城市(镇)疏解,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鼓励建立联合招商、共同开发的产业合作发展机制。

    加快推动宁波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只要是先进制造,就有先进服务业配套,但是抓手在制造业。

    构建宁波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

    构建宁波都市圈,甬、舟、台、绍必须打破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转圈的狭隘思维,站在宁波都市圈乃至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利益的角度,加快构建协商合作、规划协调、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等机制。

    创新协商合作机制。宁波都市圈在浙东经济区合作基础上,建立城市间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探索设立都市圈发展及重点领域协调推进机制,负责推动落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健全规划协调机制。围绕提升宁波都市圈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尽早高起点编制长远发展规划或重点领域专项规划。强化宁波都市圈规划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有机衔接。重视在城市的资源高效转型过程中寻找优秀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实现多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真正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动力和激励机制。

    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宁波都市圈规划编制实施和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广泛听取宁波、舟山、台州居民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鼓励智库参与都市圈建设的决策咨询,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这是检验宁波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市民的利益,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促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加快社保、医疗、教育、养老、电信、金融、会展、博物馆、文化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同城化步伐,让居民享受都市圈的红利,增强居民对宁波都市圈的认同感。

    总而言之,甬、舟、台共建宁波都市圈,最终将提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形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这,既有利于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又有利于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