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才一年多,瑞幸咖啡就启动了上市步伐,要为挑战星巴克的大力扩张注入新鲜资本血液。 当地时间4月22日,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拟最高募资1亿美元,寻求以LK为代码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还获得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领投,投后估值29亿美元,至此,该公司已获得4轮共超过5.5亿美元的资金补血。招股书披露,自2017年10月第一家试运营门店的落地,到遍布中国28个城市2370家直营店的铺设,瑞幸咖啡只用了1年半的时间;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累计交易客户数达1687万人次。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就开店数量来说,瑞幸咖啡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成长最迅猛的咖啡零售商。 瑞幸咖啡开设的门店分三类,自取式门店(Pick-up Stores)、休闲式门店(Relax Stores)、配送式厨房(Delivery Kitchens),其中自取式门店占据了91.3%的份额,这也是瑞幸的战略重点。 招股书称,随着自取类门店的增加,顾客可以更方便地从附近门店自取,因此对配送的需求通常会下降,2018年1季度配送订单占总订单的61.7%,而在今年同期该占比下降到了27.7%。 招股书显示,2019年1季度,瑞幸咖啡的营收为4.79亿元,同比增35.94%,净亏损5.5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了4.20亿元;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的营收为8.41亿元,净亏损16.19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及天使投资人的净亏损达31.90亿元。 从财务数据看,瑞幸仍在亏损,持续疯狂烧钱,但从融资情况,瑞幸一点“不差钱”。 不久前的4月18日,瑞幸咖啡还获得了1.5亿美元B+轮融资,由贝莱德集团领投,投后估值29亿美元,至此,该公司已获得4轮共超过5.5亿美元的资金补血。 从宣布A轮融资至今,瑞幸咖啡的融资节奏飞快:2018年7月,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12月,宣布获得了2亿美元的B轮融资,如果算上2018年4月份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瑞幸已经获得了4轮共超过5.5亿美元资金。 这样密集的融资节奏在行业内绝无仅有,充足的“弹药”让瑞幸咖啡拥有大量资金“烧钱”扩张。瑞幸咖啡方面告诉记者,截至4月15日,瑞幸在全国已经入驻40座城市,今年前4个月入驻城市就达到了18座。 快节奏的融资、大幅度的扩张,瑞幸咖啡的“高歌猛进”也让公司估值快速上升,从2018年7月A轮投后估值10亿美元,到本轮投后估值29亿美元,9个月时间增长了近两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获得B轮融资时,曾有媒体报道称瑞幸咖啡9个月亏损超8亿元。彼时,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兼CMO杨飞在今年1月份的战略沟通会上表示,通过补贴快速占领市场是瑞幸的既定战略。据《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