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5月10日,宁波市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力争到2025年在全市培育形成2个世界级的万亿级产业集群、4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5月14日,宁波市召开重大片区重大项目指挥部运行动员大会,集中力量干好想干又很难干的大事,加快推进重大片区、重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这两场份量很重的会议,明确了宁波在未来几年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组织保障,吹响了宁波在城市竞争的下半场进阶升级的号角。 而放眼全国各重点城市,选择重点和优势产业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特色功能区、集聚区,已经是一种通行做法。宁波的“246”现代产业集群培育,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有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那么,在诸多的中国明星城市中,谁能成为产业升级的最佳范本呢? 产业集群已成城市竞争的焦点 实体经济尤其是现代制造业,不仅是经济的基础依托,也是当前中国重点城市新一轮发展中最为倚重、最下功夫的“利器”。诸多城市都制定了类似宁波“246”现代产业集群这样雄心勃勃的目标。 上海2018年4月就推出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要求,要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这“四大品牌”。这被定义为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行动。“四大品牌”之一的上海制造板块,明确提到上海要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汽车、电子信息2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更早的行动来自深圳。2013年年底深圳制订了一批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包括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产业,并出台政策明确自2014年起至2020年,连续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根据规划,到2020年,深圳未来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元,质量型发展领先优势更加凸显。 省城杭州的行动也很迅速。在2016年4月发布的杭州市发布“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杭州市要开展1+6产业集群建设。在该规划中,杭州将重点打造1个万亿级信息经济集群,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及6个千亿产业集群,包括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健康、时尚、高端装备等6大主导产业。 中部龙头城市武汉的力度更大,也更雄心勃勃。2016年,武汉就提出打造四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基地,加紧建设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四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基地包括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包括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节能环保。 被认为是北方经济第三强市的青岛也在去年5月规划推出了956产业新体系。2018年5月,《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出台。《意见》对青岛的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做了方向引领。青岛提出要做强9大优势特色产业(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商务服务、健康养老)、发展5大新兴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文化创意)、提升6大传统支柱产业(商贸服务、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橡胶化工、现代农业)。与宁波相类似,青岛也规定了这些产业重点布局的区域,并出台配套政策,成立班子,目标是要实现强化“四区”引领(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青岛高新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统筹全域联动发展。 可以看出,宁波规划出台打造“246”现代产业集群,与全国各城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思路基本一致,甚至连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有趋近、重叠的部分。这也意味着,打造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 谁能脱颖而出成样板? 在各个城市纷纷出台、实施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的现状面前,产业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那么谁能在这场先进制造业资源争夺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并最终取得成效呢? 透过各地政府的文件、媒体的报道分析发现,大部分城市培育和打造现代产业集群的思路都差不多,基本范围都在出台政策、招商引资、龙头培育、打造特色专业园区、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和资本加持等领域。这也显示各地对政府职能和产业规律的认识水平基本等同,谁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关键取决于政策力度和执行力。 在各地培育产业集群的做法中,武汉的做法或许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2016年12月,记者曾采访武汉市发改委领导。当时武汉市发改委在介绍武汉发展现代产业集群时说,武汉的做法是5个1,大致意思是在列入武汉市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集群中,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副市级以上的领导来全面负责,并且都有一群龙头企业给予支撑(没有龙头企业的要想办法培育或招商),确定一个重点的发展区域,而最关键的是背后还要有至少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攻关能力等。武汉的优势是高校多、科研机构多,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武汉的重点产业就很快会提升起来。 在这里,我们看到武汉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在其中的贡献和力量。为每一个重点产业都搭配建设至少一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以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来为产业的培育发展给予加持。目前武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达26个,科技研究机构111个。这一点也被其他城市所看中,深圳在培育未来产业的过程中,也注重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鼓励企业自建研究院等,以此来促进整个产业的技术能力。这一点也值得宁波借鉴和重视。 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新技术成果加持的背景下,对技术的重视是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的重点。当然,为技术成果配套相应的投资机构以构建产业成果的转化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把握到产业发展的规律,实现现代产业集群的创新引领、产业协同,才能最终在这个新兴产业大发展和重点产业地理布局大调整的时代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