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全球甬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巨乐和中基
趟过的大江大河

    记者 严瑾

    人物名片:

    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周巨乐

    籍贯:祖籍山东,出生江西,现居宁波

    经营格言:诚信、务实、责任、勤俭、和谐

    兴趣爱好:曾经是“音响发烧友”,喜爱高尔夫

    虽已年过六旬,周巨乐仍活跃在工作一线。

    上周三,7点飞往北京,晚上11点赶回宁波,跑企业、跑机构、跑合作……这种“空中飞人”的工作节奏,作为外贸人的他已经坚持了30多年。

    宁波是外贸大市,据称鼎盛时这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做外贸的。而提及宁波外贸,绝对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宁波最大的外贸公司中基宁波集团的掌门人周巨乐。

    从1985年涉足外贸,30多年来,周巨乐把中基从一个年贸易额仅百余万、只做“虾兵蟹将”水产出口的“小舢板”,打造成了年营收近600亿、涉及一般贸易、跨境电商、大宗商品、汽车销售、金融风控等数十个领域的全国500强“贸易巨轮”!

    是什么让中基在大风大浪中不断壮大、行稳致远?在贸易摩擦纷争不断的今天,让我们回顾周巨乐和中基趟过的大江大河,其中或许有我们需要的答案。

    1.

    “小舢板”迈入黄金十年

    1976年,23岁的周巨乐还是江西东风制药厂的一名员工。那时的他,和众多普通员工一样,按部就班地过着宿舍——工厂——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

    所不同的是,工作之余的他在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在等待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彼时,时代的巨变正悄然降临。那一年,周巨乐被选拔到浙江大学化工系深造。四年后,大学毕业的他进入了宁波市二轻局。

    这时的宁波,正被时代推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1984年5月4日,宁波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一场波澜壮阔的开放图卷在四明大地铺陈开来。

    1985年7月,宁波在全国首开“双推双考”公开选拔干部先河。周巨乐再次成为时代的宠儿,通过组织考核他被选调至外经贸部旗下的央企——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宁波分公司担任副职。没过多久,他便成为中基宁波的“掌门人”。

    “当时,基地公司主要在为出口企业提供货源,业务还不如一些专业的外贸公司。我觉得必须要拓展自己的进出口业务。于是,我们就做起了水产品出口。后来,慢慢也进一些废铜废塑料,用来加工提炼。”

    初涉外贸的周巨乐,恰好赶上了政策的东风。

    1987年,宁波正式获批为计划单列市;同年,被誉为“中国外贸第一展”的广交会上,第一次有了宁波交易团的身影;1988年,宁波正式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那时的宁波外贸如鱼得水,蓬勃兴起。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宁波已涌现出一批外贸产值过千万元的乡镇。

    周巨乐清醒地认识到,单靠手中的“虾兵蟹将”的订单绝非长远之计,特别是在专业外贸公司获得进出口自营权后,如何在同行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成了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曾在市二轻局工作过的他自然想到,“宁波有这么多轻工、纺织、机电产品,还是要把这些都延伸出口。”

    这第一个破题的关键,就在广交会的摊位上。

    “起初我们没有摊位,都是拎着包、带着样品混进展馆找客人,还时不时会被人赶出来。晚上休息时也没闲着,都会忙着去老外住的宾馆敲门,挨个推荐我们的产品。”周巨乐说。

    1993年,广交会不再只向专业外贸公司敞开。中基宁波公司终于争取到一个仅9平米的摊位。

    从此,中基宁波和宁波外贸在时代的洪流中,开创了第一个“黄金十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