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改制开宁波外贸先河 然而1997年,突如其来的亚洲金融风暴,让宁波外贸一下从高山跌到了深谷。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 中基也未能幸免:上千万美元的东南亚订单不翼而飞,滞销的货物连集装箱都拿不到,银行不给贷款,北京总公司也无法提供支持……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迫在眉睫。 此时,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这时,与老朋友——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的一次聊天,再次改变了周巨乐和中基宁波的人生轨迹。 李如成是周巨乐在10年前学车时结识的老朋友。其时,这位宁波服装界的常青树,通过20年的努力,从2万元起步,将一家作坊式的制衣厂,打造成了净资产逾40亿元的集团公司,并于1998年上市。 “国家外贸体制正在改革,我们也可以试试!” 两人一拍即合,定下了改制方案:中基宁波与总公司的国资完全脱钩,同时引进民企雅戈尔的投资,把国有股“接过来”。 李如成还提出,如果这样改,就要让职工持股、让主要经营者持大股。 “我一直相信李总是个正直、务实的人。他做出入股的决定,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了解外贸,而是因为认准了我这个人。”10多年的交往,让两人惺惺相惜,信任有加。 不过,当周巨乐向同事们提出这个想法时,公司所有高层一开始几乎都接受不了:“我们是央企,这样一来,岂不是要变成民企”“说不定我们一进去就被吞并了”。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跟他们连续开了好几天的会,都开到深夜。我反复问大家:不改制、不改革,我们还有别的路可以走吗?”最后,在周巨乐的耐心劝导下,大家终于统一了思想,接受了改制决定。 1999年,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改制后,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第一年,公司的进出口总额就突破了2亿美元,而当年全市的进出口总额也不过50亿美元。 这场敢为人先的改制,开了宁波外贸的先河,中基宁波也因此成了全国第一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新型股份制外贸企业。 当年为了改制,公司副总应秀珍在宁波、北京两地整整跑了一年。在尘埃落定之际,她不禁喜极而泣。 “周总是一个胸怀宽阔、有着极强心理承压能力的人,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都充满正能量。正是这些品质,让他渡过了一次次商海危机,让中基成为宁波外贸企业中唯一没有一个下岗员工、全员整体转制的外贸企业!”回忆起这段经历,应秀珍至今百感交集。 3. 开创外贸新模式 改制后的中基,再次成为时代的幸运儿。两年后的2001年,中国成功入WTO,开启了新时代。 那些年,宁波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中国家电之乡”“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文具之乡”的称号接踵而至。宁波外贸也随之勃兴,出现了“千军万马做外贸”的繁荣景象。 这一时期,中基在发展出口的同时,又瞄准了制造企业的生产需求,做起了大宗钢材的进口。也正因为“两条腿”走路,让中基的发展步伐愈发稳健,即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艘“大船”依然屹立潮头,并奇迹般逆势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3.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2%。 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许多外贸企业来说,不啻是一场生死劫波,不少企业因此“翻船”。 应秀珍至今还记得,当时不知有多少船东撤单、弃船,让造船企业陷入困境。当时,中基也有船舶在江苏建造,虽然客户都是世界前十的航运巨头,可一旦无法交付,就是数亿级的损失!每每想到这些,她就无法入眠,甚至有段时间靠纸牌游戏对抗漫漫长夜。当她如实告知时,周巨乐给她发送了一个小人向上推着石头的表情,说“我知道压力山大”。 “但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在员工面前讲过公司的困难,一直在传递正能量,跟大家讲乐观的前景。有一次我私下问他,他说:要是领导都说不行,那整个公司怎么可能有信心呢?” 应秀珍对周巨乐临危不惧的承压能力和乐观精神非常佩服,在经历了多次风浪之后,中基再也没什么好怕的了。 除了宠辱不惊的心态,周巨乐更重新定义了中基“外贸”的边界。 2012年,中基又面临了一大鲜为人知的考验。铁矿、塑料、能源……一系列大宗商品的断崖式下跌,让很多大宗进口商都被迫宣告倒闭。 无论进口出口,仅靠资源密集就能坐享其成的时代已经过去! 周巨乐再次做出了冷静判断:大宗价格波动时现,必须要用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防范风险。于是,公司在上海、杭州、宁波专门组建了三个金融团队,对大宗商品的产能、库存、港口容量等进行细致的研判,坚持期现对冲,锁定加工利润。 同时,中基大宗进口的3.0版本也应运而生:不仅有金融配套,还要工贸结合,延伸到整个的产业链里去。中基进口的原料可以直接投入工厂生产,而产品又可以由中基帮忙外销,或提供给更多下游企业。进口和出口,就这样和谐地联动了起来。 “有一家镇江的化工企业,和我们合作前亏损了2亿元,合作后就赚了1亿元。有了我们的团队,这工厂不用再愁价格,只需专注生产,这就大幅提高了实体工厂的盈利能力。” “这种成功的模式,可以被模仿,却很难被复制。”周巨乐对此颇为自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在琢磨模式创新的路子。 2013年,“互联网+”方兴未艾,外综服务平台中基惠通就已正式上线。中基开始发挥近30年外贸出口积累的经验和渠道,帮中小外贸企业“抱团出海”。 与此同时,中基的汽车板块也风生水起。去年,在全国汽车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中基旗下的20多家4S店仍能保持稳定营收。 2018年,受整个经济环境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处境艰难。但中基宁波仍然保持了营业总收入576亿元、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的雄厚实力! 4. 顺应时代宠辱不惊 “信心,是贸易摩擦带给企业的最大考验!” 近期,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谈及此,周巨乐依然信心十足。他说,“今天中美之间的实力差距,已经跟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有理由保持信心。我们不能把应对当成‘度过当前难关’,而要把眼前的形势看成是‘常态’,不光要适应,更要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受贸易摩擦影响,去年10月广交会上气氛有些压抑,中基的员工也有些迷茫。这时,周巨乐一脸灿烂地突然“空降”广交会现场。 “没事!多大的困难我们一起克服,有我们中基惠通娘家人呢!”他的出现让“战友们”非常感动。 “中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谈不上是因为我有多聪明,都是大家的力量。要说我的作用,只能说是顺应时代的趋势,逼着自己思考转型升级的路子。很多企业没有转型,就被淘汰了。我相信所有的决策,都要和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相结合,因此我非常关心时事,每天早晚都在看国内国际新闻。”谈及经营之道,周巨乐总是云淡风轻地一句,带过了背后无数的惊涛骇浪。 和所有外贸人一样,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仍是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而闲暇时,他也会跟朋友相约高尔夫球场,或收藏一些明式家具等好物。 周巨乐有一句日常格言,叫“明天的事今天做”。这种务实的态度和开创精神,或许正是周巨乐30多年来纵情商海波澜不惊的奥秘,也或许正是中基宁波乘风破浪基业长青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