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统计信息调查服务行业协会发布了浙江省2018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简称报告),揭晓了“浙江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 在这份榜单中,宁波共占27席,入榜数居全省第一,杭州以19席屈居第二,随后依次为温州11席,绍兴9席,台州8席,湖州5席,金华10席,嘉兴9席,舟山2席。丽水和衢州无乡镇上榜。 鄞州区潘火街道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位。紧随其后进入前20强的是宁海县跃龙街道、余姚市阳明街道和江北区甬江街道。 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观照出宁波乡村经济在全省所处的位置和未来发展的潜力。 据悉,此次浙江省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分别为产业提升度指数、社会融合度指数、环境满意度指数;二级指标10个,分别为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企业人均创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通宽带村居比例、万人拥有文化休闲场所、基本医疗享有医生数、基本养老参保比例、污水集中处理比例、垃圾集中处理比例。 本次评价采集的数据为公开的2017浙江省乡镇统计资料。 从分布情况来看,全省89个县(市、区),百强乡镇分布在47个县(市、区),占到52.8%。其中,金华义乌市是入选乡镇最多的县级市,占有6个席位,排在首位;杭州余杭区和萧山区上榜乡镇均占5席,并列第二;宁波的江北区、鄞州区、余姚市和台州的温岭市上榜乡镇均占4席,并列第三。 此外,我市的镇海区、慈溪市、象山县上榜乡镇均占3席,北仑区、宁海县、海曙区上榜乡镇均占2席;奉化区占1席。 从全省前20强乡镇进入情况看,杭州占有5席,排在首位;宁波、绍兴分别占4席,并列第二;温州、金华各占3席;嘉兴占1席;台州、湖州、舟山虽有乡镇入选百强榜,但均无缘前20强。 而丽水和衢州的乡镇因为综合竞争力弱、经济指标评价大多靠后、社会指标表现平平,无缘百强榜。 数据显示,百强乡镇的公共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的乡镇占到了94%,其中10亿元至20亿元的有29个,达到了中下游县级水平;超过20亿元的有14个,与中等县级水平相当。 全省公共财政收入排在首位的余杭区东湖街道,其公共财政收入超过了45亿元,比丽水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要高。 据公开资料显示,位居我市综合竞争力榜首的鄞州区潘火街道201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8.5亿元。这也是鄞州区城乡融合发展后诞生的新兴街道,辖区面积14.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903人,下辖1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6个社区居委会。 另据报告显示,与全省乡镇相比,百强乡镇仅占全省乡镇行政村(居)总数的12.9%,人口占全省乡镇人口总数的17.8%,所创造的公共财政收入占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收入总数的41.9%,这表明近18%的人创造全省乡镇近42%公共财富。 此次百强乡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44亿元,百强乡镇二产从业人员的比重达49.93%,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达44.14%。 此外,百强乡镇的企业,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远超全省其他乡镇的发展水平。 统计表明,百强乡镇共拥有的企业数达到39.77万家,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34.05%;企业从业人数达到692.65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2.31%。其中,工业企业11.4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84万家,分别占全省乡镇工业企业总数的25.4%和23.4%。有80%以上的评价乡镇拥有产业集聚区,集聚园区规划设计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备,集聚气场强大,高新技术企业多,上千亿百亿元产值园区已经不在少数。 报告指出,百强乡镇的2706个行政村在已经实现通公共交通、通宽带、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的基础上,99.8%的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88.7%的村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比例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39%的家庭开始使用管道燃气,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5.69个百分点。百强乡镇共拥有文化、体育、公园、广场等场所4562处、拥有金融机构网点2983个,以村(居)平均占有水平看分别比全省高出8.6个和39.8个百分点;拥有执业医生数4.25万人,占全省乡镇医疗机构执业医师总数的36.2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评价乡镇的社会事业发展较为充分,基本与中小城市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百强乡镇的公共服务与环境优化程度较高,城镇村容村貌普遍好于全省其他乡镇。百强乡镇中,有26个建制镇,74个街道办事处,说明了这些乡镇大多是城区乡镇或紧邻城区的郊区乡镇,这些乡镇具有较强的积聚和吸纳能力,城镇化水平普遍较高。资料显示,百强乡镇的外来人口占全省乡镇总人口的比重为42.2%,比全省乡镇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