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龙潭生态茶庄园 |
 |
雨易山房茶庄园 |
理想归于现实犹有期待 百姓”相比,或是与类似莫干山民宿的产业集群相比,均依然存在差距。 在杨晋良看来,差距不在于硬件,而在于“软件”。杨晋良说,“茶庄园要发展,需要把资源整合起来。拥有共同点的茶庄园可以一起抱团,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把散落在民间的珍珠串成一条项链,形成产业集群,做出标准化、可复制的模式出来。” 五龙潭茶业计划筹备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孵化中心,一是培训人才,引进懂农业、爱农村的科技干部、返乡青年;二是引进一些利于乡村发展的项目、基金;三是孵化一些结构小而美的精品农业产业,并形成产业优势。 业内专家称,茶庄园作为一种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是突破单一产业模型、重构并延长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茶业综合体。茶庄园的模式前景美好,但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打造成的。 目前,宁波乃至全国的茶庄园建设数量都不多,已建成的雏形茶庄园也存在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缺乏创新、体系不成熟、经验不足、政府支持有限等困境。宁波茶园如何充分挖掘茶文化以及现有资源,将理想中的茶庄园变成现实,还需各自努力和多方支持。 “庄园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最新成果。我国第一家茶庄园——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已成为这种模式的范本之一。 柏联普洱茶庄园拥有1.1万亩自有茶园基地,以及景迈山2.8万亩合作古茶园基地;有融入了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制茶坊,也有利用现代化科技的原产地窖藏;有陈列着百年老字号产品的茶博物馆,也有景迈山景迈、芒景两大古村落构成的老山寨;有按照芒景布朗族的“一祖六神”文化打造的茶祖庙,也有大大小小的佛塔、佛寺,以及藏在雨林深处的私密会所。而福建、安吉等城市的茶庄园也一次又一次在各地茶博会上大放异彩,令人“眼红”。 那么,宁波的茶庄园与这些发展得较好的茶庄园有啥差距?王建行直言:“差距很大。” 在王建行的理想中,茶庄园是集休闲、住宿、旅游、观赏、体验于一体的地方。他希望,在雨易山房中还可以植入茶文化博物馆、茶文化展示厅、茶体验中心、茶文创中心、茶文化休闲区域、一系列不同风格的茶亭等更多具备趣味性、体验性、文化性的内容,“最好能形成产业链的闭环。”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王建行感觉阻力重重。 一缺资金。目前,雨易山房的硬件投入已超过3000万元,运营成本每年在500万元以上,且还在逐年递增。这对于王建行而言,资金压力不小。此外,在茶叶品牌的打造上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 雨易山房目前打出的个人茶叶品牌为“雨易红”。王建行说,茶叶有其特殊的属性,就像衣服要穿过才知道合不合适,茶要品过才知道好不好。“从这个角度来看,茶叶品牌打造必须有门店支持。宁波如果有10家雨易红门店,品牌传播效果就产生了。”除此之外,广告、职工住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后续销售、服务体系也不能落下。 “区域公共品牌,如奉化曲毫,有较强的区域带动力,而个人茶叶品牌要靠自身力量带起来难度是很大的。”王建行无奈道,企业首先要生存。 二缺系统性政策。“农业系统想要发展是很艰难的。”王建行说,团队、资金足够强大、发展思维足够明确的个人品牌,或许更容易走出浙江,走向世界。他希望,政府能够多多辅助个人品牌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助力茶农打造优势品牌。 三缺思维。宁波大多数茶农都是从情怀角度出发,而没有立足商业、金融,没有“提高宁波茶叶在世界的地位”这一思想高度。“茶农们以销定产的模式正是传统思维的体现,大多数宁波茶农还没有转变为企业思维。”王建行坦言,自己也正在努力地从农民情怀向企业思维转变。 发展至第6年时,五龙潭生态茶庄园已获得了适当的盈利。“第三产业确能很好的带动第一产业的发展,能够吸引城里人下乡,并将农副产品带回去。”杨晋良称,从茶场建立到2017年试营业,通过旅游带动农业的比率从5%递增至30%。 不过,杨晋良表示,宁波茶庄园与安吉“一片叶子富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