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上周五,影响力广泛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了2019年度新一线城市的榜单,宁波再次跻身新一线城市。这是该榜单在2016年首次正式发布以来,宁波连续4次上榜,无一落榜。 而近期发布的其他各类榜单,宁波的排名也表现抢眼。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宁波正在重塑竞争力,并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表现出具有优势的活力。 重现宁波活力 从1978年到2008年,宁波城市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让宁波人自豪,让其他城市人赞许的高增长历程。依托改革开放和加入WTO带来的红利,宁波成长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GDP总量一度位居全国第11位,外贸出口额位居全国第五,宁波品牌一度闻名全国。在福布斯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上,宁波位居全国第八位。 但2010年后,宁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彷徨。如今,低调的宁波正在重新焕发活力。 2018年宁波GDP首次突破万亿规模,成为中国第15个破万亿城市,而在2017年和2018年,宁波的GDP年度增量分别超过1300亿元和900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而在各大机构发布的榜单上,宁波再次拥有高光表现。 在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与《经济观察报》最近联合发布的《2019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上,宁波位居全球第27位,超过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尤其是在智能生产方面宁波更是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苏州、佛山、上海)、全球第16位。这份榜单的数据显示,宁波智能制造企业数量为5219家,排名全球第七、全国第二,国内仅次于苏州。 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宁波的新名片。去年宁波两大行业龙头企业雅戈尓和奥克斯分别宣布建成行业内最为领先的智能工厂,2018年也因此可以视为宁波大踏步迈向智能制造的里程碑。 智能制造也成为宁波吸引人才的一个新优势。尽管全国各大城市都纷纷推出抢人的优惠政策,但宁波在这场竞争中仍有较强的竞争力。在4月末DT财经·城数发布了《2019中国主要城市青和力洞察报告》中,宁波在全国最受年轻人欢迎城市中排名13位,在非直辖市或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三,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五。可见,宁波对年轻人而言仍极具吸引力。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智联招聘就业景气指数中,宁波排全国第二位,领跑新一线城市,岗位需求人数增长15%,同期上海的这个增幅为-10.4%。同时,宁波在薪资方面超过苏州、东莞、厦门,排新一线城市第三位、全国第7位。而在去年的年终抢人大战排行榜中,宁波2018年常住人口增加19.7万,排全国第10位,在新一线城市中排第7位,并超越了北京与苏州。 当然,前进中的宁波也会遭遇各种成长的烦恼,但宁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紧抓四大机遇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下,中国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城市化加速、产业升级、开放升级、消费升级等四大机遇。而对于当前的宁波来说,拥有着抓住这四大机遇的绝佳时机。 从城市化来说,宁波地处长三角都市圈这个全球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机遇非常难得。今年5月1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意味着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顶层规划将很快出台。在5月22日~23日举行的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浙江省领导多次提及宁波。值得一提的是,在成果发布会上还提到了在上海、杭州、宁波、合肥、芜湖等城市建设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这与宁波融入长三角大都市圈不谋而合。当前宁波正在致力于加速融入长三角大都市圈,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5月28日,沪嘉甬铁路海上勘察工作全面启动。这为宁波实现至苏州、上海“1小时交通圈”提供的条件。宁波还在谋划宁波西站、沪甬铁路等硬件交通设施,并推进甬金铁路、甬舟铁路的建设,实现交通便利化。 在产业升级方面,宁波高起点谋划246现代产业集群,在2025年前要谋划建设2个万亿级、4个5000亿级和6个1000亿级的现代产业集群。此外,宁波还高起点谋划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一批带动性强的大平台建设,助力246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消费升级方面,宁波提出打造国际消费城市,争取到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00亿元,网络零售额2500亿元,进口消费品28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250亿美元,把宁波打造成为链接国际、辐射区域、惠及民生的国际消费城市。 而在开放升级方面,宁波已经拥有梅山保税港区、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试点,正在谋划和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争取浙江自由贸易区扩区到宁波等工作,依托宁波已有的开放优势,推动宁波建设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开放强市。 在迈向未来的征途上,宁波已经有了明确的路径和高起点的谋划,紧紧抓住这四大机遇,将培育出一个活力四射的新宁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