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全球甬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傅旭敏:一位荷兰华侨的三个故乡

记者 严瑾

    2

    与宁波结下不解之缘

    “半年之内,我就掌握了许多荷兰的日常用语。这时,觉得自己不能总在父母的保护伞下打工,要自食其力,自己出来做。”1990年,将餐饮流程学了个遍的傅旭敏果断决定创业,在鹿特丹开出了一家名为“长城酒家”的餐馆。

    “我们店的菜品非常正宗,就餐环境也好,对客人还非常热情,把他们当成自家人一样服务。”创业伊始的傅旭敏很快就抓住了当地的“生意经”。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四年后,他开出了第二家分店。

    餐馆生意稳定后,傅旭敏请来了专人帮忙打理,目的是给自己留出更多时间思考和规划未来。“餐饮这一行,还是让我觉得有些限制,规模难以大幅扩张,大学里学的企业管理知识难以完全发挥出来。”究竟什么工作才适合自己?傅旭敏没有迷茫,很快找到了方向。

    他想到,荷兰超市里卖的一盏节能灯,可以卖到50元人民币,可一看到它“中国制造”的标志,依照当时中国的定价水平,其出厂价恐怕不过20元人民币左右。那么,为什么不能把更多中国优质的工艺品、电子产品引到荷兰?说干就干,1997年,傅旭敏瞄准了荷兰发达的电子产业,开始从中国向荷兰出口一些电子产品。当时,中国东南沿海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钟表、家电、纺织等产业集群开始兴起,“中国制造”成了西方客商们心目中“价廉物美”的代名词。

    1999年,傅旭敏决定回国二次创业。这一决定,也让他和第三个故乡——宁波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收到了浙江省侨办的邀请,参加了当时的第一届浙洽会,也就此找到了发展的地方。做进出口贸易离不开一个大港;做制造工厂,又离不开原材料供应。而宁波,既是一座国际化程度高的港城,又有完善的产业链。于是我决定,就在这里创业了。”傅旭敏果断在宁波注册了一家公司,取名为“得力浦”——这是“郁金香”的英译名,郁金香不仅是荷兰的国花,又代表着符合东方文化的含蓄美。

    仅有贸易还不够,更要工贸结合,这样才能将产品真正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傅旭敏找到了一位合作伙伴——一位原先在国企电子厂工作,后又决定出来创业的技术型人才。“你懂制造技术,我懂海外市场;你在宁波,我在荷兰”两人一拍即合,干劲满满地在宁波开出了一家工厂,选择的自然是彼此都有经验的灯具、照明等产品。

    “我们最早的工厂,还是在如今的国际会展中心这边。当时这一带还比较偏僻,工厂面积也不大,一年的产值也不过六七百万元。没想到,现在这片地方已经成了宁波东部新城的核心区域,我们的产值也一步一步做大,已达到2亿多元。”傅旭敏说。

    3

    诚信合规的生意经

    傅旭敏赶上了外贸的好时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宁波外贸驶上了“快车道”,宁波制造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形成了“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做外贸相关行业”的鼎盛局面。

    一开始,得力浦的客户以荷兰为主,傅旭敏也成了一位奔走于宁波、荷兰两地之间的“空中飞人”。“那个时候,外贸人都会准备一本厚如词典的电话黄页本。我们平时做的就是挨个地给他们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合作意向。”傅旭敏回忆道,每一笔订单,都来之不易。

    除了一线的工作外,作为董事长的傅旭敏,将更多精力花在了公司整体的目标规划上。这家企业的发展规划、组织架构以及近期目标,都需要他操心。

    “我们把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客户,所以我们产品的品质一定要有保障,而且还要不断更新迭代。大约5年前,LED灯的出现改变了灯具行业的潮流,深耕于照明领域的得力浦也马上跟进,凭借自身技术不断延伸产业链。现在,我们的客户已经遍布于欧洲、美洲、东南亚和澳洲。”傅旭敏说。

    要说傅旭敏的生意经,莫过于“诚信合规”。在荷兰生活多年的他,对西方商业社会的“契约精神”感触颇深,并将其作为一以贯之的原则。“不论在哪里,做生意都是基于人与人的信任,所以,一个人诚信的品质非常重要,不能为了赚钱而投机取巧。”

    这种诚信务实的精神,让得力浦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挺了过来。“我们从不举债,没有贷款,都是用自己的钱做生意,这样才能踏实地走下去。我们也不会贸然进军金融、地产,更不会打‘擦边球’。专注照明领域,做专、做精、做好。”

    正因如此,傅旭敏才能将许多上下游的供应商慢慢地从生意伙伴变成好朋友,也才能让外商对他这位“在欧洲的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傅旭敏开始将业务拓展至跨境电商、进口贸易甚至总部经济领域,让得力浦成了一家大型综合性集团。

    “现在很多人都说外贸难做,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优势不再,要素成本也逐渐增加。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事可以做,国内的消费市场在扩大,我们当然也可以把欧洲优质的商品引进中国来,还可以把有实力的华侨团结到宁波来。”

    4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

    作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傅旭敏似乎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中荷两国之间的民间大使”,或是一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公民”。

    2016年,欧洲华商大厦在南部商务区正式开张。这座大楼,正是身为欧洲华商会会长的傅旭敏,带领部分欧洲华商投资3亿元的项目,旨在吸引更多华侨回国创业。不仅如此,傅旭敏还推动打造了“中欧跨境电商产业园”,海外正品购的O2O平台、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统统在这座大厦里集聚了起来。

    “早在1993年,我就被推举为荷兰青田同乡会的秘书长,参加组织了很多荷兰华侨的活动,后来最多时同时担任了7个侨团的负责人。做这些侨团工作,都是义务劳动,但海外华人团结才有力量,让彼此的生意做得更大更强。当然,做这些工作也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结识了很多合作伙伴。”傅旭敏说,“作为一个企业家,除了把企业做好,还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年初以来,傅旭敏忙着推进荷兰国家科学院与宁波市政府的一个合作项目,希望能把荷兰的高新技术成果注入宁波企业之中。

    “宁波的传统制造企业非常需要高新技术的赋能,特别是在荷兰擅长的车路协同、芯片技术、尾气排放净化等智能制造领域。我希望能根据宁波产业发展的需要,将其与荷兰的特长做对接。这也是我作为宁波市荣誉市民回馈这座城市应做的贡献。”傅旭敏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