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乐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5月3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上千处古建筑待回春

陈鉴桥村群安水龙会建筑。正在研究和编写修缮保护设计方案。

    记者 朱一诺

    中国传统古村保护的标志性人物冯骥才曾感慨:“中国的古建筑消失得越来越快了,抢救它们就是和时间赛跑!”据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披露,截至2017年5月1日,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98处,各级文物保护点1066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所拥有的古建筑无疑多如繁星。而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背后,既离不开文物管理部门的支持,也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

    那么,宁波古建筑修复为城市带来了什么?其背后又有哪些力量在推助?

    昨日风霜,今日风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波市民早已习惯于在林立的高楼间工作生活。而在现代化气息浓郁的东部新城,则藏着这样一处古朴的小宅院——绿树成荫,红袖摇曳,白墙映画,黛瓦添色,一步一景,古韵流风,颇有“大隐隐于市”与“世外桃源”之意韵。

    这座在现代楼宇间独自绽放的“安乐遗址”(宁波甬剧艺术博物馆),位于福明街道原邵家村137号,而今它被宁城社区维科东院的楼房包围着,与周边高楼形成鲜明对比。

    “晚上散步时走到这里,偶然发现了这处宅子,起初还以为是小区配套的公园,看到门上‘安乐遗址’四字时,才知道这是区级文保单位,很惊喜。”维科东院业主陈方(化名)说。

    安乐遗址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这座占地约10亩的院落是为表彰和弘扬邵氏精神而建,当时名为“花汀墙门”。不远处,一座长约3米的石桥上刻有“花汀桥”“民国十一年”等字样,这座古桥也是区级文物保护点,为方便保护从原址迁徙至此,与宅院相呼应。

    陈方回忆道,“安乐遗址”的大名他早在论坛上闻得,小区业主之间也多有提及。“一直知道我们小区附近有一个文保单位,而且修复和保护过程还有些坎坷,听说还被盗窃破坏过。前几年,有不少业主担忧修复进程,在论坛发帖询问,大家都很关心。”

    2013年,东部新城指挥部等各部门邀请文物专家、设计维修单位进行现场勘查,明确了对安乐遗址的维修工作。2017年,安乐遗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修复。

    如今,修缮后的“安乐遗址”被建设成为宁波甬剧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了公益性质的甬剧展示、传承、研究基地。陈列室内,老道具、旧剧本、节目单、磁带、行李箱、演出服等旧物企图扯慢历史的脚步;墙上旧照片里的演员们,似要唱出声来,诉说着一代代甬剧艺术家的故事……这座原本砖砾碎地、狼藉一片的院落,不但重焕生机,还增添了甬剧的独特色彩。

    在宁波,古建筑修复保护并活化利用的精彩案例很多,不仅有如“安乐遗址”般低调的小宅院,也有成片改造的大工程。

    历史文化深厚的月湖,其周围的数座私宅古建皆见证了宁波城区发展,如今天一阁月湖景区已是国家5A级景区,成为了宁波的一张文化旅游名片。月湖西区,新修建的仿古建筑与拗花巷、青石街、崇教巷等古建筑相得益彰,将打造成为月湖金汇小镇,入驻私募基金、产业基金、投资公司、证券、保险、信托等创新金融机构,服务宁波及长三角地区实体经济。位于老城区的月湖盛园,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原是郁家巷历史街区,涵盖20处历史人文古迹,是宁波市区现存为数不多的传统历史街区之一,改造后成为了集商业、办公、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街区,热闹非凡。

    近年来,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挖掘文化内涵并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已成流行趋势。鹤浦镇,地处宁波第一大岛——南田岛,通过“党建+美丽乡村+旅游+文化”模式,集中打造了“海韵南田”特色旅游线路综合体,修复了南田县署旧址、张苍水铸铁遗址、马筋酒坊、大沙烽火台、双下湾炮台等历史遗迹。

    事实上,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个宝藏,拥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即使一些体量很小的古建筑也有很值得研究和深挖的内容。例如,姜山陈鉴桥村群安水龙会旧址,是建于1927年的望火楼,四四方方,占地面积不大,有四层楼。有趣的是,一二层是民国砖结构建筑,青砖实砌清水墙,三四层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设瞭望台。经过对历史背景的研究,修复规划团队发现,这个村子里有很多旧时到上海从事建筑业并发家致富的宁波帮人士,其中村中福房的主人陈德福还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有名的“水泥大王”。

    宁波人文渊薮,无论在市区,还是县市区,乃至小乡村,还有数量众多的古建筑“遗珠”静待我们抹去陈年积灰,让它们重焕生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