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3号 应冬冬 浙江文谷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总监 拥有丰富的制造行业信息化工作经验,长期致力于数字化工厂与中国工业深度结合的落地研究。曾主导宁波博格华纳、宁波华翔、大乘汽车数字化工厂建设及得力文具无人工厂建设等一系列大型集团的数字化改造,尤其对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深度认知与独特见解。 演讲背景 全球制造业竞争已从规模化、低成本逐步发展至创新能力的竞争。为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数字化战略已成为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首选之路。 那么,数字化工厂究竟如何建设,浙江文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谷)有着自己的答案。 应冬冬表示,一旦企业建立数字化工厂,通过工厂布局、工艺规划和仿真优化等措施,可以改变传统工业生产的理念,为现代化工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 他给记者举了一个案例。某知名文具厂商由于长期停留在传统工业模式下,一直未能摆脱传统注塑行业的信息沟通困难,管理效率低;一线生产问题无法管控,导致产品报废返工率高;品质追溯效率低,责任关系不明确;纸质文档存储杂乱,信息管理困难等诸多问题。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数字化工厂。”他说,文谷经过前期长达数月的深入调研,结合注塑行业特性,共规划了12大功能模块,打通信息孤岛。改建后的新车间,实现了设备和生产工具管理的优化,达到了异常状况可控、生产状况可控等效果。此外,新车间还可对设备的实时运行参数进行监控,通过TV看板,可实时显示生产情况。与此同时,还达到了减少纸张使用,凭系统的相关报表了解车间实时的生产进度或其他相关数据的成效。 生产端的改善,最终也传递到了效益上。该文具厂商的这一工厂也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生产的结合,打通了从模具开发到注塑、五金,中间品缓存、喷漆,组装生产之间信息流、物流连接。“增加了企业物料的快速流动,压缩了库存量,提高了产品优良率;多个货号共线生产,缩短了投资回收期长问题,还使自动线硬件可重复使用部件比例达到70%以上。”他介绍。 这是宁波主动顺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缩影。不过,融合的过程中,应冬冬也坦露了心中的担忧,由于大多数企业不明白数字工厂究竟是什么,以至于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 他认为,引入一个新系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要转变企业文化方面恐怕是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人自身要有非常清楚的意识,以及毅然决然的决心。“做了那么多企业的项目,自然而然接触的客户也多,我发现,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想在企业里进行开展,必然需要整个企业的最高负责人来主持,并推动这个工作,这样成功的几率才会高。” 此外,很多公司缺乏真正的数字文化。这就要求企业看清楚,现在自己处在何种现状,下一步、未来又会怎样。“国际国内的竞争压力都很大,企业要在这种困境中存活下去,还要发展壮大;如果数字化工厂建设仅仅一两年就不做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应冬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