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贸转内销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产品才是硬道理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借力英国品牌GRIPTIGHT?

    “当时我们对国内婴童市场还不够熟悉。要让洋品牌本土化,让消费者接受认可,还得花上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孙公乐解释道。

    “产品研发与团队建设是当时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想先通过可可萌,把国内销售团队打造起来。条件成熟,再把GRIPTIGHT推出来。在我们的规划中,可可萌和GRIPTIGHT,将分别定位为中端、高端的市场路线,最终实现双品牌同时运作。”孙公乐说。

    在孙公乐看来,任何品牌的诞生都离不开“定位”。公司对可可萌的定位是:面向85后、90后都市白领宝妈。“这一群体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更追求体验感。比如一个奶瓶,光是满足吸奶的功能还不够,要是能在设计上让孩子觉得像玩具一样,就能让妈妈和孩子都感到开心。”

    当然,有了定位,产品才是硬道理。孙公乐很清楚,不能将外销的SKU照搬全抄至内销,必须继续加大产品线的投入,重新打造专供内销的“本土化”商品。

    “比如,我们做OEM知道欧美市场上,大红大绿的色彩最受欢迎,但国内目标群体,喜欢的则是粉红、粉蓝的‘小清新’。而国内外客户对一个奶嘴的咬力,感受都很不一样。”孙公乐说,为了打造产品,前期公司投入千万级的研发设计费用,每次研发新品,都会先让目标客户和员工进行试用,写详尽的试用报告,再做改进提升。

    如今,内销产品占了瑞孚集团旗下婴儿用品工厂产值的三分之一。

    以“线下”带动“线上”

    在营销渠道方面,2014年前后,“O2O”概念颇为盛行,可可萌也走上了这条路。但他们没有在“线上”做爆款营销,而是选择先走“线下”,通过进入爱婴室、贝贝熊、孩子王等优质母婴连锁店打“知名度”,从而为“线上”引流。

    “我们觉得,偏重线上的打法难以持续。一旦砸钱打造爆品,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过,就必须不断推出新爆品刺激消费,这将是巨大的成本。另外爆品往往意味着压低价格,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还是想以线下带动线上。”孙公乐说。

    事实证实了这条路径的正确性。他们发现,当线下门店不断拓展时,天猫京东等网店的粉丝也随之增加。

    如今,可可萌天猫官方店已积累了约5万名粉丝,今年“6·18”大促期间,最为畅销的一款餐具更是达到了月销一万笔。

    有趣的是,近两年电商界冒出的“新玩法”,同样入了可可萌团队的法眼。标志着流量重归私域化的社群电商,就是其中之一。公司特意筹建微商城“可兜CURDOO”,走的正是“成为会员,自己买能省钱,推广后能得返利赚钱”的路径。

    “洗护三件套包邮99元,整点秒杀专区……”“6·18”期间,“可兜”商城首页界面上,赫然显示着“省钱攻略”与“积分抽奖”等大字,可供购买的商品,更是遍及华孚制造或经销的日用、家纺、卫浴。

    “对我们来说,微商社群是增加用户粘性的渠道,初衷是让大家购物更方便。平台电商、社群电商、线下门店,都属于我们立体式渠道布局的范畴。”孙公乐说。

    “由外而内”难在那?

    尽管内销有声有色,但陈奇伟坦言,这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累”。而且对于庞大的外贸体量而言,国内市场销售暂时还只是一小部分。

    2018年,可可萌内销总额突破7000万元,占集团总营收不到5%。要是再算上前期巨额的投入成本,预计内销板块直到今年才能实现盈利。

    放眼全市,情形亦基本如此——

    本世纪初,电熨斗行业的“隐形冠军”卓力电器曾打出过内销品牌,结果并不理想。直到近年以“卓力Cuori”品牌重整旗鼓,才慢慢在国内市场有了一定影响。

    曾经,宁波汉浦工具尝试过电商平台的内销,却迫于竞价排名、利润抽成、库存售后的巨大成本,最终还是回归了100%外销;

    去年,全市进出口200强企业宁波博闻进出口,试起了澳洲食品进口,还自建了微信商城,但内销体量也远不及外贸的十分之一。

    在宁波,的确有一些老牌名企能做到“内外两开花”,但无论是奥克斯、方太、韩电,都是先在内销闯出一片天,才开辟的海外业务,而由外贸转内销的道路却曲折得多。

    为什么“由外而内”如此不易?孙公乐认为,最大的痛点在于思想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外贸中,只要按照合同履行守约,就能顺利推进。而内贸就要复杂得多,包括产品线规划、市场定位、渠道开发、品牌打造、销售团队建设,等等。而且内贸还要承担库存风险。”孙公乐说。

    换言之,外贸转内销,绝不是“换个市场卖”这么简单,研发、市场、渠道、营销……要想成功突围,这每一个环节,都得“下一盘大棋”。

    内外两开花

    当前,外贸市场充满不确定性,而国内“消费升级”正如火如荼,这让不少外贸人对庞大的内贸市场心动不已。

    在宁波,除了瑞孚,还有一批外贸人在行动——

    宁波兆生文具看似并不知名,但开店遍及全市,堪称宁波90后少年回忆的“启路文具”,正是兆生联合其他文具公司创立经营;

    宁波卡特马克智能厨具,自从收购一家意大利品牌以来继续布局内销,目前在天猫上已拥有8万粉丝,还尝试了“网红带货”的新花样,未来的目标是做智能厨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宁波沙马家居,通过社群电商的风口在渠道上突围,“在云集APP上最高峰的时候,一小时就能卖出1万口锅,一天之内就能卖出外商一年下的订单”……

    有人说,“宁波不缺制造实力,缺的是线上线下穿插引流的方法。”无论是实体店、平台电商,还是社群电商,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有运气,也有实力,但都是建立在“品质”这一硬实力的基础之上。

    “我们相信,任何事情都需要沉淀和积累,最终实现厚积薄发。”孙公乐说。在中美贸易摩擦充满不确定的大环境下,相信国内市场终将成为更多外贸人的新领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