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重生”之后,沈琦辉又一次迎来了良机。2013年,鄞州纺织服装国际商会组织赴东南亚考察,让沈琦辉结识了一位未来的合作伙伴:时任斯蒂科(宁波)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志峰。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强强联手”,一同在2014年成立了公司。 “人与人之间的相识都是缘分,我看到了沈总身上的闪光点。”回想起相逢的经历,吴志峰说,“他非常诚恳,不会高谈阔论,是个做实事的人。比如约他10点见面,他只会提前,绝不会迟到。比如问他柬埔寨的风土人情如何、工人条件多少,他都是一五一十、有什么说什么,后来证实一切都和他讲的别无二致。” 从此,沈琦辉成了斯蒂科(柬埔寨)制衣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专注于当地工厂的管理、生产、加工,“公司保留了原先台资企业的管理文化。现在工厂的规模已有超过1000人,甚至一些韩国的工厂都在找我们做劳务外包。”而负责宁波总部的吴志峰,则把重心放在了设计研发、面料采购上,两人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 如今,斯蒂科一年的产值高达5000万美元。公司生产制造的童装、家居服,更是遍及欧洲的各大零售商超和快消品牌。当一位英国留学生在城里的Primark买衣服时,殊不知这“Made in Cambodia”的标签,很可能正是出自斯蒂科工厂的柬埔寨工人之手。 负责商会,“宁波帮”更要“帮宁波” 继沈琦辉在柬埔寨设厂之后,越来越多的甬企朝柬埔寨“走出去”。 同样在2005年,申洲针织在东南亚开启了投资设厂的布局。到了2010年前后,狮丹努等宁波知名服装企业也跟上了步伐。原先以日韩为主导的局面,渐渐地有了中国企业遍地开花的身影。后来,到柬埔寨设厂的范围也更加广泛:不再是单一的纺织服装,连房地产、工业园、金融、物流等第三产业,也都开始跟进。 在这一连串“走出去”的背后,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与变迁,俨然成了一条暗线。当这条暗线串连起更多相关企业的需要,一条联系企业的纽带——商会,则应运而生。 2015年5月10日,宁波在东南亚地区成立的首个境外商会——柬埔寨宁波商会宣告成立,沈琦辉则被推举为首任会长。自担任会长以来,沈琦辉忙碌的事业则有了新的意义:客居他乡多年之后,终于有机会为回馈家乡做更多的事—— 恩凯控股是一家有意向出海东南亚的甬企。不久前,公司的一位业务经理约好去柬埔寨考察工厂,她刚一下飞机,竟发现地图软件的定位有些“失灵”。人生地不熟的她,当即给沈琦辉发送了信息。沈琦辉二话不说,当即派同事前往机场接车,直到把人安全送达。早些年,有宁波企业家在柬埔寨丢失了护照,也是多亏了沈琦辉等人第一时间联系大使馆补办。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后,向沈琦辉咨询柬埔寨市场的宁波外贸人也多了起来,他都会一一解答。在第二天就要飞往柬埔寨之际,沈琦辉在宁波更是没闲着,早上刚给一家新客户报了“优惠价”,下午还特意开车去宁海与人面谈合作。找厂房、写文件,在沈琦辉的帮助下,光是今年4月就有两家甬企在柬埔寨正式落地。 在沈琦辉的描述下,柬埔寨这一陌生的国度,在越来越多外贸人的心中有了轮廓:那里气候炎热,一年四季几乎只用得上夏装;当地灯光很暗,小费文化盛行,将一切“打包回家”成了习惯;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了解中国,他们会为中国大城市的景观惊叹不已,甚至将学汉语视为获得更高薪水的途径;同时,“走出去”需谨慎考虑,柬埔寨的工资水平每年增长10%,且金边的物价水平也不比宁波低了…… “我刚在柬埔寨办厂时,也有很多不熟悉。将心比心,现在的宁波企业在柬埔寨也会面临语言、文化、政策、市场上的困难,我愿意把我了解的经验分享给同乡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问及对商会会长如此尽心的原因,沈琦辉只是谦虚地笑了笑。 “做商会会长,正是因为沈总的心胸和格局。”在一旁的吴志峰,一提起这位老伙伴仍赞不绝口,他补充道,“做生意不止要在意个人的得与失,还要与同乡们互帮互助。大家一起齐心合力,把宁波制造、宁波故事传到‘一带一路’沿线,这就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 记者的采访虽然告一段落,沈琦辉的忙碌却仍在继续。每个月,他都有20天呆在柬埔寨、10天呆在宁波,一边处理业务,一边帮宁波企业“物色”新的商机。他说,最近柬埔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除了投资设厂之外,与宁波拓展其他领域贸易往来,同样有文章可以做。 在近代宁波帮发展的历史上,“同乡会”起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在,柬埔寨宁波商会的成员,已从刚成立时的十几家企业,发展到了现在的60余家。其中,申洲、狮丹奴等龙头企业,更是在当地有成千上万名雇员,形成了“规模效益”。这些商会成员之间,不但时常互通有无,一有活动也总是“一呼百应”。 大家一起“抱团出海”的决心,形成了甬商在异国他乡的凝聚力。这,又何尝不是沈琦辉等人新一代的“宁波帮精神”,在新时期的薪火相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