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文燕 这些天,宁波市民的心被一个5岁小男孩的命运牵动着。几天前,小男孩在宁海西店某公园玩耍时,被一条烈性犬咬成重伤。而高昂的医疗费,让孩子一家和狗主人都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随着宠物市场的繁荣,类似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市仅宠物犬至少有20万只,其中登记上牌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根据前几年宁波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每年有10万人左右被狗抓伤或咬伤。 除了宠物伤人,给宠物看病也给都市爱宠人士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两年前,宁波一家保险公司尝试推出宠物保险,对宠物意外伤害责任和宠物医疗给予保障,试图解决爱宠人士的后顾之忧。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个曾经叫好的保险产品在试点过程中并不顺利,试行2年来,在宁波仅卖出几百单。 宠物保险为什么叫好不叫座呢?究竟遇到了哪些阻力? A 如今,养宠物已经渐渐成为许多城市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养狗养猫甚至成为都市青年的时尚标签。 小玲有一条养了多年的雪纳瑞。据她反映,身边的同事、闺蜜,几乎都养有狗狗猫猫,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有了狗狗猫猫,可以纾解压力,调节情绪,也增加了不少生活情趣。 都市人的生活焦虑,直接推动了宠物市场的繁荣,孕育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宠物医院、宠物超市、宠物寄养……相关服务市场随之蓬勃兴起。佳雯是目前宁波覆盖面最广的宠物连锁医院,短短数年间便在宁波开起了28家连锁医院。 据《2018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养宠用户已经达7355万人(含水族),其中城镇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2018年中国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达1708亿,比2017年增长27%。经过测算,2018年猫狗人均单只年消费金额5016元,同比增长15%。 而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宠物用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宠物数量已达0.87亿只,城镇人口平均养宠率约11%。 小玲说,除了平时购买狗粮等饲养费用,目前最大的开支就在给狗狗看病上。一次,狗狗肾衰竭,她花了上万元治疗。之后,狗狗又患了好几次皮肤病。前不久,狗狗眼睛上长了一颗瘤。“平均下来,每年的医疗费用在2000元以上。”小玲说。 佳雯宠物连锁医院负责人也印证了小玲的说法。据他介绍,目前他们每家医院日均门诊量在10到15例,除了宠物常见疾病如拉肚子、咳嗽、呕吐等外,还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和意外伤害。由于宠物检查比较复杂,一旦发生这类情况,费用就比较高。 “推广宠物保险很有必要,这是宠物主人转移自身风险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鄞州宠信小动物安防服务中心理事长潘赛军看来,如今不少都市年轻人和中老年把宠物当成了家庭一员,购买一份宠物 保险显得尤为必要。 B 一方面,巨大的宠物消费市场让竞争日趋激烈的保险业看到了商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宠物丢失或或伤人,很难第一时间确认犬只信息,导致出险时造成纠纷或无法界定责任,从而影响到第三者险的理赔。这一消费痛点也直接推动了宠物保险的诞生。 基于上述原因,两年前,平安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依托宠物专属电子芯片和手机APP,将政府管理养宠日常活动及保险保障三者有机结合,创新性地推出了“政府+物联网+保险”的合作模式。 购买该宠物保险,需要给宠物安装上一个芯片。免费植入犬只后颈表皮下的电子芯片比米粒还要小,不会给犬只带来异常影响,通过芯片所载信息,可准确地对犬只身份进行校验。 该保险保障分两块:一块是三者险,宠物意外伤到他人可以获赔,保额根据保费不同分成几档,最高档30万元保额,保费也就100多元,低档10万元保额,对应保费40元;另一块保障针对的是宠物的医疗费用支出。 当时,宠物保险在鄞州区进行了试点。直接推动这一试点的鄞州农林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通过“电子身份证”智慧管理模式,为当地犬类管理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时也可有效解决人与宠物共存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意外矛盾。 从试点初期市场反馈来看,人们的接受度并不低。平安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相关人士说,当时他们去一些商业综合体推广,80后、90后的接受率在90%以上,一些宠物主人主动购买并且多次购买。 但是,几个月后,宠物保险推广便显得后续乏力。两年来,该公司在全市推销的宠物险只有区区数百单,对比拥有20万只宠物的巨大市场,宠物保险几乎还是个空白地带。 究其原因,保险公司认为,一方面目前国内宠物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人们对购买宠物保险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存有侥幸心理;另一方面,目前缺少渠道化销售模式,导致推广成本过高。此外,投保宠物保险前需要注射芯片和体检,一些宠物主人便嫌麻烦。 记者采访了身边一些宠物主人,大家对此看法不一。40多岁的沈先生说,自家的狗养得很好,没出过什么大毛病,医疗费用这块的支出很少。至于对第三者的伤害,沈先生表示,狗狗个头很小,不会咬人,即使在嬉笑的时候不慎抓到了人,一般赔个几百元的狂犬疫苗,也没多大问题。 另一名60多岁的陈大伯则态度坚决,他说:“人都没买保险,还给狗买什么保险!” 相对而言,90后小王的观念就理性得多。尽管她养的也是小型犬,但她说,几十元费用可以给狗狗提供医疗费用和三者伤害保障,她愿意花这个钱,买个安心。但她表示,给狗狗买保险,一定要操作便捷,如果投保手续复杂,投保意愿就会大打折扣。 C 在一些欧美国家,宠物保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 据市场调研公司英敏特(Mintel)数据,英国有3/5的宠物狗主人和2/5的宠物猫主人(狗和猫仍然是主要的参保对象)购买了宠物保险。英国的宠物保险费将会从2015年的9.76亿英镑,上升至2021年的16亿英镑。 相较之下,中国的宠物保险市场显然还有巨大的开发空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打开这个深不见底的市场呢? 在潘赛军看来,宠物保险消费市场需要引导和培育,当务之急是,一方面,保险公司要创新性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解决市场痛点的产品;另一方面,应联合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加大对宠物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宠物保险功能的认识。“单纯靠保险公司去推,效果并不乐观。”在他看来,宠物保险甚至可以像机动车投保交强险一样,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推动。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将“流浪狗伤人”等纳入社会公众责任保险的赔偿范畴。 平安财产保险宁波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后,公司决定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进行调整。他们计划用生物识别技术代替芯片植入。以后的宠物保险只要用手机对狗狗拍一张照片进行生物识别即可。同时,剔除了体检这一环节,使投保宠物保险更加方便。当然,剔除体检这一环节后,慢性病、传染性疾病等将不在保障范围之内,但是像宠物意外伤亡、伤人等均在保险保障范围之内。 另外,根据目前保险公司设计的产品来看,投保对象必须是那些申领到狗证的宠物。这部分宠物体重、身高都有一定限制,性情也相对温顺,发生伤人等恶性事件的概率较低。而发生伤人事件概率较高的宠物恰恰是政府规定禁养的。 而对于这部分犬只的风险管控,恐怕已超出了保险的范畴,也不是保险所能解决的社会问题了。 “保险的意义,不能仅仅体现在风险保障上,更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敢于责任担当。”有业内人士指出,庞大的宠物市场体量,对宠物行业的监管要求也亟待加强。目前,不少城市管理部门通过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犬只进行身份认证和登记,这也为精准化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在这方面,保险业大有可为。未来保险业可围绕宠物数据资源,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进一步提升宠物保险的市场接受程度,协助政府加强对犬只等的管理。 同时记者也了解到,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已将《宁波市养犬管理规定》列为2019年的立法审议项目。今年5月,市公安局起草了《宁波市养犬管理规定(草案送审稿)》。《草案》中提出,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犬类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电子标识管理制度。其中还提到,鼓励养犬人投保犬只责任保险。 从长远来看,宠物保险是宠物经济理性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呼吁文明养宠,更期待理性爱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