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保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续降雨致杨梅量质下降

杨梅气象指数保险托底梅农“钱袋子”

    记者 徐文燕

    杨梅成熟季,满山遍野红彤彤的杨梅诱惑着宁波人的味蕾。不过,最近,频繁、强烈的雨水天气,让梅农很发愁。

    梅雨持续,不仅杨梅的采摘难度加大,也影响到了杨梅的品质。“天气预报说,最近10天还将出现3次强降水,今年的杨梅要提前下市了。”余姚梅农徐大伯望着满山的杨梅轻轻叹了口气。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5月,刚刚泛白的杨梅还挂在枝头时,他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杨梅气象指数保险。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气候对农产品的种植影响很大。为给更广大农业生产者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提供新途径,近年来,宁波聚焦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从险种供给侧进行丰富和细化延伸,推出了多项农业创新型保险险种。

    1

    为梅农系上“安全带”

    作为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一种风险处理机制,气象指数农业保险创新性地将天气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保险公司通过指数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进行赔付,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相对于传统农险产品,指数型保险减少了查勘定损环节,让理赔更加便捷高效。

    杨梅是我市慈溪、余姚等地区的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

    6月是杨梅采摘期,但却恰逢梅雨季节,易遭受连续降雨和高温伴随降水的影响,引起杨梅落果与腐烂,导致杨梅品质降低、产量下降,从而给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

    2016年,作为宁波市第一个针对果品类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开始试点。有了这一保险的保障,杨梅一旦遭遇多雨天气,梅农的损失照样能得到保障。这一惠农为农的务实举措,为杨梅种植系上了“安全带”。

    杨梅气象指数保险全称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保险公司主要针对杨梅采摘时期因降雨对杨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在保险期间内,被投保的杨梅所在区域的降雨量达到或高于保险合同约定的起赔标准时,将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2

    保障适度保费低廉

    2016年6月,慈溪梅农孙迪权和余姚市兰江街道沈湾村的梅农沈志武投保了我市第一批宁波市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随后,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在宁波陆续试点推广。

    为增强杨梅种植户抵御采摘期间降雨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市杨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我市顺利完成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的续保扩面工作,保险机构共承保我市慈溪、余姚等地区杨梅主产区农户438户,承保面积从2016年的3866亩大幅扩至17330亩,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2920万元。

    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以支农惠农、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发展为宗旨,具有保障适度、保费低廉的特点,每亩保险金额2000元到3000元不等,投保梅农可获得市、区县两级财政50%的保费补贴和当地乡镇的配套补贴。保险期限主要集中在6月11日至6月30日杨梅采摘期。在采摘期间,若遭遇连续降雨天气,降雨量达到一定条件,则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农户即可获得赔偿。

    3

    已接报案将应赔尽赔

    以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为例,2018年,其共承保杨梅253户,理赔253户,简单赔付率高达107%,共赔付373万元。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理赔款的兑现,保障了梅农的利益,改变了杨梅种植户只能“靠天吃饭”的局面。

    目前,根据我市两家承保保险公司(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太平洋财险宁波分公司)反馈,已经陆续接到梅农的报案电话,但是目前雨水天气仍在持续,报损数量及受损程度需要进一步观察。上述2家保险公司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应赔尽赔。

    为了进一步方便梅农理赔,保险公司还设计了自动理赔系统。据太平洋财险宁波分公司介绍,他们在系统上做了优化,可实现自动理赔。一旦降雨达到赔付条件,系统会自动通知农户,并将赔款自动打到农户账户,无需农户申请赔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