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 科创板推出,承担了诸多使命,这对投资人会带来什么场景?如果不参与,是否就错过了机会? 科创板的开设不仅仅是开辟一块新的资本市场,它还承担起股票发行注册制试点的重任,担当起证券市场增量改革的排头兵的角色。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科创板能完成促进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新兴经济发展的大使命。 各方投资人对科创板的投资亦充满期待,希望把握机会一举致富。不过,笔者建议跃跃欲试的投资人应先设想一下如果参与科创板的投资,会碰上什么样的场景,以便届时从容应对。如果没有大概率获利的机会,大可不必盲目介入。 对科创板的三个猜想 猜想一:科创板的初期,市场交易火爆应该是大概率。 2009年创业板推出时,被投资者给予了致富厚望,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创富梦。市场普遍认为,创业板未来的上市资源充沛且优质,多数参与者将有望致富。 在市场火热追捧下,上市公司不但高价发行,而且载二级市场更被节节炒高。当时,创业板一级市场发行市盈率步步高升,首3批公司的平均发行市盈率达56.7倍,随后3批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甚至分别高达83.59倍、77.75倍、88.66倍。创业板开板初期,上市公司二级市场估值也是奇高。据统计,创业板个股在2009年12月底的平均静态市盈率高达100多倍。 现在,投资人寄予厚望的科创板来了,一向有“炒新”“炒概念”“讲故事”传统习惯的A股市场,在监管者不再“指导”新股发行的市盈率(以市场询价来确定发行价格)的新机制下,极有可能让科创板重演创业板初期的火热,高溢价、高市盈率、高估值等可能成为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标准配置。 猜想二:科创板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将助力科创企业实际控制人、高管、PE(股权投资)批量创富。 如果“三高”(高溢价、高市盈率、高估值)成为科创板的标准配置,那么,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按市价减持股份,则全部都将有巨额的正收益。这对高新科技创业与创业投资都是很好的正向激励,激励社会资金踊跃参与,将为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助力,极大提升国内的科技创新能力。 猜想三:科创板一定会成功,但大部分二级市场普通投资人要真正获利并不容易。 尽管美股牛市持续了10年,但多数投资者并不知道,在美股长期牛市中,绝大多数散户却未曾盈利。以类似科创板的“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客观数据表明,当今纳斯达克市场2700多只股票中有接近80%几乎没有什么成交量,过去10年近7倍的指数涨幅绝大多数是由苹果、谷歌、亚马逊、Facebook、奈非(netflix)等科技巨头公司贡献的。而过去30年间,纳斯达克市场退市了近15000家公司,同期上市了近13000家,纳斯达克股票总数也从5000家降至目前不足3000家,退市公司家数是存量的5倍。也就是说,尽管纳指长期明显上涨,但若投资人在纳市热衷于短线不同热点炒作,则难逃亏损。 科创板如果要踏上长期慢牛的征途,则以IPO注册制以及严格退市制度来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机制必不可少。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科创板规则中确实有“实施最严退市制度,业绩第一年不达标即ST”“实行注册制,交易所掌握审核权,通过审核后在证监会注册”等相关条款。 如此一来,原先热衷炒新、炒小、炒概念、炒绩差等的散户,如果不改变投资理念,在科创板的投资是很难有太好结局的。 为保护中小投资人,科创板规则中有“取消直接定价,市场化询价定价,让发行价格市场化”“上市首日开放融资融券业务,及时启动做空机制”“投资者的参与门槛为股票市值50万元以上、2年以上交易经验”等条款,希望能将大部分酷爱“追涨杀跌”的散户挡在门外,增加市场的稳定性,并遏制当今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新股恶炒的恶习重演。 一次惨痛的投资经历 不过,即使在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的成熟市场里,就算买了最牛的高科技公司,最终投资结局也往往出乎自己的预料。笔者的亲身经历就是明证。 笔者1998年开始海外股市投资,当时适逢高科技泡沫的“好时光”,无论是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还是NASDAQ指数都节节向上,投资股市多数能得胜而归。但跨入新世纪以后,高科技泡沫开始显露破裂迹象,尤其是美国遭遇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更为这个大泡沫狠狠地补上一针…… 当时,笔者凭经验认为,高科技泡沫破灭正是投资的好机会,于是看上了在高科技泡沫破裂中价格“大跌”的明星股——北美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NT)。在当时,说其代表了几乎全体加拿大人的利益也一点不为过。 在2000年鼎盛时期,“北电网络”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达280亿美元,员工总数超过9.3万人。该公司股价的复权价最高曾达每股1245加元(当时约合999.8美元),市值达到3660亿加元(当时约合2500亿美元)。“北电网络”曾占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37%左右的权重。“北电网络”在加拿大投资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投资者或直接买入“北电网络”股票,或认购持有“北电网络”股票的股票型基金,甚至是强制性的养老金资产(公司年金、政府养老金)也一定持有“北电网络”。也就是说,几乎全部加拿大人都直接或间接投资了“北电网络”。如果当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韦预言“北电网络”会破产,一定会被人看成是“疯子”。 上世纪末,“北电网络”开发出10G的光通信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彻底甩开最大的竞争对手朗讯,市场占有率高达90%。“北电网络”还大手笔实施并购,先后将Bay Network、Aptis、Qtera、Cambrian等公司纳入麾下,以完善公司的产品线,仿佛已经打造成了不沉的航母。 但不可想象的事件还是发生了。高科技泡沫破灭让“北电网络”元气大伤,往后的几年,在3G技术上押错了CDMA2000,而其后的WiMAX又被欧洲公司以及华为等新兴力量打败,业务节节受挫的“北电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