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催生了哪些新消费?

    今年6月,宁波开出首张个人垃圾分类违规罚单,当事人海曙市民王先生被罚70元。可见垃圾分类整改绝不是玩笑,判罚也不手软。

    在“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规则下,人们的消费选择也“被迫”改变。

    基础设施,必备装备

    垃圾分类风暴席卷之下,各家各户、各个单位几乎都新增了垃圾桶、垃圾袋等垃圾分类必备品。不同颜色、不同型号、不同款式的垃圾分类桶、袋,进入了更多家庭。

    现居上海的小海,40平方米的出租屋中新添置了两个垃圾桶;宁波市民胡女士,自社区宣传垃圾分类以来,三室一厅的家中摆放了6个垃圾桶及一个比较大的可回收垃圾箱;温州的潘女士前两天想购买某品牌垃圾桶,被客服告知已经售罄……

    “6·18”期间,有颜色区分、分类标识明晰的垃圾袋大受欢迎;价格稍贵的大容量家庭垃圾分类桶也获得了热卖。淘宝上,一款单价208元的日本家用双层干湿分离垃圾桶,月销量超过2.5万。

    据阿里指数,今年6月26日至7月2日,前十位搜索词涨幅榜上有3个词与垃圾分类桶相关,其中,“垃圾桶分类”关键词搜索涨幅517.50%,排第四位;“垃圾分类垃圾桶家用”搜索涨幅485.64%;“干湿分离垃圾桶”搜索涨幅419.15%。

    除了家庭,社区乃至城市,也需更新大量环卫设备。原本小区每幢单元楼门口只有一个垃圾桶,垃圾分类措施实施后,增加至4个垃圾桶,而不同种类的垃圾需要安排不同的转运线路,这其中也要增加大量垃圾转运车。

    “懒人经济”,神器卖疯

    得“懒人”者得天下。“懒人经济”火热的当下,垃圾分类催生的各类神器也迅速卖疯。

    “分不清就干脆毁尸灭迹,宁波的垃圾分类条例马上就要实行了,我也跟一波潮流。”最近,家住象山的小贝为自己正在装修的新家添置了一台美国进口“家庭厨房食物垃圾处理器”。在苏宁易购上,这台处理器售价5499元,价格不菲。

    这类厨余垃圾粉碎器的逻辑简单粗暴,将设备接在厨房水槽通往下水道的管道上,直接把厨余垃圾打碎,通入下水道,以此逃避分类。

    这一发明于1927年的小机器,虽完美踩中“懒人”痛点,却在近100年里未能普及。然而,上海垃圾分类措施的推行,却令厨余垃圾粉碎机的销量猛涨。据苏宁大数据,6月1日到13日,垃圾处理器全渠道同比增长612.85%,其中上海地区同比增长991.96%;京东数据显示,“6·18”仅半小时内垃圾处理器的销售额就达去年的3.5倍。

    惠而浦、美的集团、华帝股份等公司也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布局新兴厨电产业,推出粉碎机;全装修政策下,精装修楼盘配备厨余垃圾粉碎机也成了房产商的卖点之一。

    然而,厨余垃圾粉碎机的使用存在争议,要靠下水道“吞咽”厨余垃圾不是一台机器就能解决的,还要有与之配套的城市污水处理网络。

    所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在雨污混接改造尚未完成之前,不鼓励家庭采用厨余垃圾粉碎机处理厨余垃圾,建议按照垃圾分类的相关要求,做好垃圾分类投放。下一步,相关部门会加快调查研究,就垃圾粉碎机的使用提出指导意见。”

    除此之外,厨房立式水槽过滤沥水袋等垃圾分类神器,也为备受垃圾分类困扰的民众们打开了“新世界”。

    代扔小哥,月入万元

    如今,垃圾分类已成了新时尚,甚至新的社交方式。而这一突如其来的大变化,要想立刻改变中国人的垃圾处理习惯,恐怕不太可能。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这一关乎全民的习惯要想长久则需“从娃娃抓起”。

    6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传出消息,上海市中小学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上海市教委正探索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把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中考。

    电商网站上,以前无人问津的垃圾分类学习教育卡片,销售额悄悄上涨;带桶的小型游戏道具,被网友系在腰上,成了“新时尚”;垃圾分类主题的拼图、贴纸、科普读物,甚至飞行棋等花式周边层出不穷,只有消费者用不到的,没有商家想不到的。

    除了消费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也催生了新的行业。在不少上海小区,专业看管垃圾投递的志愿者阿姨,每月可有一两千元的创收;彻底包揽扔垃圾业务的上门代扔垃圾小哥,靠勤劳据说可月入上万元。与此同时,类似“代拿快递兼职群”的社群模式,或许也会被垃圾代收业拿去借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