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全国各地经济半年报陆续发布。宁波与全国各地同步,在本周三也发布了半年度经济运行数据,总体来说上半年宁波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进。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创新驱动成效显现,服务业贡献增大,“246”现代产业集群增势向好,宁波经济新动能的贡献正在增大。 挖掘和培育新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构筑经济新动能,已经成为宁波迈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词。 新动能发力 长期以来,宁波经济运行存在着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宁波是全国GDP破万亿城市中唯一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未达到50%的城市,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和外贸出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低。 尤其是工业结构中对传统制造业和临港工业的依赖较大,新兴产业的贡献度较低(宁波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不到30%,远远落后于苏州、深圳等城市);此外,宁波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比较高,而出口商品以传统商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到20%。 不过,这种状况也在渐进式地发生转变。占宁波工业两成比重的汽车产业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工业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此时服务业持续发力。根据宁波市统计局的最新通报,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0%,比一季度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三产占GDP比重达到47.2%,比去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效果显现。宁波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研发费用144.3亿元,同比增长14.8%,高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13.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772.3亿元,同比增长7.5%,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贡献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8.8个百分点。 在“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方面,合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515.4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领先全部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 加大培育新动能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不遇之大变局,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产品、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宁波正面临着四大发展机遇,包括城市化及都市圈的发展机遇、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的机遇、消费升级的机遇、开放升级的机遇。这四大机遇,正是宁波培育经济新动能应该努力的方向。 城市化已经进入以都市圈为核心特征的2.0时代。前不久中央刚刚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纲要》,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宁波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湾新区明确打造沪浙合作发展区,发挥承接上海功能转移的作用。对宁波来说,加快推进沪嘉甬铁路、甬金铁路、甬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完善交通便利性畅通资金、人员、物流往来,构建宁波都市圈,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宁波应加速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生命科技以及5G相关产业等具有广阔前景的产业。当前5G时代即将到来,物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芯片设计制造、智慧汽车、无人驾驶等路径相对明确,应用相对成熟的新兴产业,应该加以重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搭建相应的发展环境给予鼓励和支持。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方面,立足家电、服装、轻工、文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导入新零售体系,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 宁波还应瞄准消费升级的机遇,在商业、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体等领域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谋划一批能够集聚人气,适应市场需求的新项目、新业态、新服务、新品牌。同时应鼓励和支持本地优势产品及独特的进口商品进入全国市场尤其是消费能力较强又近在咫尺的长三角市场。 在开放升级方面,目前宁波正致力于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同时谋划推进综合保税区,争取将浙江自贸区赋权扩区到宁波等工作,构筑开放新优势。 这四大机遇是宁波培育新经济增长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空间。当前宁波已经在推进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东钱湖新城、南湾新区、临空经济区等一批提升城市能级和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平台。围绕这些大平台,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性作用,谋划一批大项目,培育经济新动能,宁波将在新一轮增长的征途上行稳致远,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