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月身背上万元房贷

70后80后90后
这样讲述他们的生活

    ■采访手记

    成文前记者看到这么一段话:据斯坦福调研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中产阶级在2008年金融危机里损失惨重,大约占到了总财产的四分之一。但是,在这十年间,中产阶级财富收入在下降,而富人群体的财富却在增加。主要原因是中产阶级的财富大部分用于买房。将财富过多地配置在房产上的风险,就相当于将多数鸡蛋置于一个篮子里。经济危机尤其是房地产引发的危机对中产财富的洗劫远大于富人。经济增长的收益流向了富人阶层尤其是富人中的巨富阶层,西方社会出现了“集体向下沉沦”的趋势。

    房产,对富人来说是财富、投资品,对中产来说,只是具有投资属性的刚需“消费品”。

    很多人愿意捆绑未来几十年的收入来购买一套房子,是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讲,碰上的基本是房价向上的走势,也因为大部分人是出于自住需求购买的房子,购买前已经做过关于承受能力的考量。

    透支未来,实现住房梦,个中的酸甜苦辣,别人看看也许是一出戏,自己亲历却是一段人生。值与不值,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房贷在身

    渴望有

    持续稳定收入

    李女士,38岁

    申请房贷金额:200多万元

    月供:14000多元

    李女士参加工作后买过五六次房子。按她的话说,虽然都是依靠贷款,但因为都是自用,在买之前会充分考虑家庭的承受力,所以期间虽也碰到过房价下跌,但是家庭财务没有出现过问题。

    “现在这套月供14000多元,占到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多点的比例。”李女士说,她还是个比较理性的人,所以在当初选择年限和月供的时候,算过她和先生的收入,觉得没有压力才签的合同。不过职业生涯很难说是会一直向上的。比如说她二胎之后,收入一度下降比较明显,有一回老人生病,让她感受了一次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危机。虽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质量,但是房贷带来的隐形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先生所在的公司被收购以后,做的项目不是他很感兴趣的,所以今年年初跳槽了。本来是想按自己对项目的兴趣,以及其他一些考虑,等待一家公司的OFFER的,已经过了主要的面试轮,但是这家公司招人是出了名得慢,等一年入职也有可能。先生在等了三个月以后,跟我说想到房贷就觉得压力大,就去了一家原来不在计划中的公司。”李女士说,其实按手里的现金流,丈夫一两年不工作也没问题,“但是他在家里待了三个月后,我明显感到了他的焦虑,那种因为大笔房贷在身而对于持续稳定收入的渴望。”

    李女士说,消费上,比较明显的就是近两年把国外游变成了国内游;理财上,原来会买股票基金,现在除了定投的基金还在,其余的闲资都买成了银行里比较稳妥的理财产品。以前根本看不上的国债或者大额存单也会配置一点。也更注意保险保障了,比如去旅游租车自驾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是把保险买全,结果往往保险费比租车费还贵。

    被房贷生活

    影响了的理财观

    马先生:42岁

    申请房贷金额:130万元

    月供:8000多元

    工作近20年,房贷陪伴新宁波人马先生走过了十七八年。白手起家攒首付——贷款买小房子——卖掉小房子——再次依靠房贷买入改善型住房。马先生的经历,对很多已经牢牢扎根于宁波的新宁波人来讲,是很有代表性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贷款买房换房的经历就是他们在宁波的个人奋斗成长史。

    “2015年,我萌生了换套大房子的念头。正好,同小区有套160平方米的房子急售,我一眼就看中了,大客厅,有书房,赶紧咬牙先买了下来,筹首付的时候还借了一点钱。运气最好的是,我把20万元投在P2P的钱取回来了,过了一个月,这个P2P公司就爆雷了。我庆幸之余,改变了主意,我觉得钱还是放在房子上稳啊,小房子让丈人丈母住,同个小区相互照顾也方便,丈人丈母娘的房子租掉也是一笔收益。刚买房的紧日子咬咬牙也就过去了。毕竟我和妻子的公积金可以抵月供8000多元的房贷了。”

    马先生说,这么多年当房奴,他已经养成了比较节俭的消费习惯,一年里比较大头的消费也就是孩子两万元的课外培训费。

    房贷生活也影响了他的理财观。“首先比较有风险的投资我都不碰了,另外,我当时买现在住的这套房子,是用组合贷款的,有55万元是商业贷款,后来三年攒下的钱,我们把商业贷款还掉了,所以目前房贷月供减到4000元,但是贷款买车月供要6000多元。身负万元月供。”

    马先生说,背上房贷之后,特别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会特别求稳。“房奴、车奴、孩奴,至少最近两年我每月实打实要付万元多月供。万一公司不景气或者我换个工作,有收入不稳定的时候,压力就会比较大,所以,房贷少一点,心理上会更有安全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