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薛智谊 最近看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为里面两位主人公李必和张小敬热血护长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所折服。 如果把李必统领的靖安司看作是一家企业的话,作为司丞的他算得上是一位优秀企业家的。 尽管历史上的李必(对应的历史人物叫李泌,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信奉的是道家,但也就是这种与朝廷若即若离的关系,才让他少了皇帝的猜忌,从而历仕四朝,全身而退。 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了大义,为了长安百姓的安危,这两位主人公的身上都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 1.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在巨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指出:“企业家将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生产力和产出较高的领域,其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企业家从事创新,而创新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 张小敬属于稀缺资源,是保卫大唐的不二人选。李必将张小敬从狱中提出,是要冒着巨大风险的。因为李必既要防止张小敬趁机逃跑,又要面对政敌们的口舌之非。用一个死囚来查案,无疑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中必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但作为“一企之主”的李必,其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着实让人敬佩。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说,企业家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创造性破坏”;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要义。 李必任用张小敬去查案,完全是一种“创造性破坏”。一旦失败,不仅名节不保,长安有恙,可以说是满盘皆输。但他是一位走在前列的创新者。 企业家是走在时代前列、走在他人前面的人,但也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曾经曾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的温州“八大王”,很少有人记得了。“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当年被判入狱的罪名是“投机倒把”,但他却成就了“中国第一商贩”的美名;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入狱10多年(2018年改判无罪),背后是他在北京创办了第一家现代化超市——他们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为人先、敢为天下先。 2. 企业家做事的方式又常常异于常人和既有的方式。他们做的事情、思维模式,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不理解,因此就不认可、不接受,甚至遭到谴责。 就像剧中李必任用一位死囚办案一样,这是非常出格的,自然受到政敌的抨击和靖安司内部的反对。但作为“一企之主”的他,看准了就毫不动摇,给张小敬以最大的信任和宽容。他深知创新有风险,但也知道机遇与挑战并存。 风险巨大,为什么还要冒险呢?因为对企业家来说,抢占先机至关重要。市场竞争不过是差异化战略或低成本战略。一旦形成差异化,利润空间会更大,优势也会更持久,更不容易被复制。何况,创新本身就是企业家的使命,企业家的天性就是冒险呢? 在剧中,李必被称为“小狐狸”,意思是智商了得,谋划高明,但剧中看到的更多是他的坚韧,他的百折不挠。 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安危和利益,而是社稷和长安百姓的安危与利益。可以说,他是一位去掉了小我的人,心中升起的是一个大我。企业家也应当这样,如果没有一种担当精神,只考虑自己鼻子尖上的一点点利益,是没办法将企业真正做强做大做优的。成功的企业家并非一定是靠智商多高,最主要的可能是情商与“逆商”。 企业只要是想做点事情,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不同的不过是侧重点和表现方式而已。李必和张小敬,还有一批支持他们的人,同样面临着重重困难,不但案情扑朔迷离,谁是真凶,谁是幕后主使,难以知晓,而且还遇到来自各方的重重阻力。 企业也是一样小有小的难处,大了有大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马云说:“我有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我没料到这会改变我的一生,我本来只是想成立一家小公司,然而,它却变成了这么大的企业。”他说,全世界的创业者都有一本苦难的经。 3. 企业家头上似乎永远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之剑。这把剑,让你每天都面临着新的矛盾,时时都得如履薄冰、如坐针毡之感。 魔鬼经常藏在细节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虽然是谨小慎微,但算到了开头没算到结局的时候太多了;即使曾经沧海,却在阴沟里翻了船。因此,企业要善于找规律、看变化,要有前瞻眼光与全局思维。剧中还讲到《大案牍术》,这好比是古代的大数据,靖安司正是从这个古代大数据中找出了不少蛛丝马迹。对企业来说,要善于从数据中看出问题,找到行业发展的方向。 李必和张小敬,一直目标明确,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诱惑,都不改初衷。他们怀抱理想,为了理想不懈努力。是良知和信仰,支撑他们历经磨难却百折不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里的这句话,说的是: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生生不息,相应于此,高尚的人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相应于此,高尚的人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正是企业家的本质,正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