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怼”国外巨头一战成名 2003年,孙平范在慈溪庵东创立了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即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开始全电脑横机研发与生产。 “当时我把全部资产都投了进去,甚至还抵押了房产,背水一战,就为研发全电脑横机。”回想起当时的奋不顾身,孙平范至今都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 他不断向业内的专家学者求教,组建优秀团队深入了解电脑横机的构造,进行产品研发。 “那时为了学习技术,我开车一年跑了8万多公里。300多个日日夜夜,和专家、工人们一起泡在机器房里。为了一个关键零部件,我们没日没夜地研究,反复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孙平范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电脑横机终于问世了。同年,他带着样机去参加“2004纺织工业展览会”,立即惊艳全场。“慈星”不仅刷新了展览会上国产全电脑横机参展的空白,也一举打破了国外品牌垄断市场的格局。 “成了!”那一刻,孙平范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尽管首战告捷,但孙平范很清楚,当时慈星离国际一流技术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在电脑横机最关键的“控制系统”上,当时他并没有取得技术突破,这一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掌握在日本同行的手中。而一台电脑横机的绝大部分成本都在这个控制系统上。 为了早日投产,他不得不向同行交出高昂的“学费”,花巨资向日本企业采购控制系统,一边生产,一边摸索研发。 事实上,借鉴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技术,是中国很多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路径。但技术出身的孙平范深刻地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核心必须要有自主研发实力。为此,他向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揽人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向高精尖领域进军。 2007年,孙平范带着最新研发的产品去慕尼黑参加国际纺织展。这是慈星代表中国首次参展,本想给参展商一个“惊喜”,不料却招来一场“惊吓”—— 日本竞争对手认为慈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研制出高精度、高技术的电脑横机,怀疑盗用了他们的核心技术,因此向慕尼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令,要打开慈星的机器进行检查。 为了证明清白,孙平范同意专家团拆机检查。结果可想而知,慈星自主研发的核心部件与日本公司的设计原理完全不同。日本公司只好垂头丧气地赔礼道歉。 而这也让慈星“一战成名”,成了展会上最受人关注的品牌之一,慈星还因此意外收获了百万欧元的订单。 “虽然这场风波给我们做了免费广告,但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要有话语权,必须要有过硬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只有不断自主创新才不会被人欺负和轻视。”孙平范激动地说。 为此,他乘胜追击,带领团队不断向高新技术领域攀登。 走向国际领跑全球同行 “掌握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这是孙平范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慈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多年来,慈星始终紧盯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实施创新体系建设。目前,慈星已形成了一支具有 200多名研发人员组成的技术创新队伍,先后建立了中国纺织行业电脑横机产品研发中心、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每年投入专项研发资金占销售额3%以上。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确保了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些年,慈星主持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共6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多项,软件著作权10项,201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让慈星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品牌。”这是孙平范始终追逐的梦想。 2010年,慈星全资收购世界第三大电脑横机制造商之一瑞士老牌名企事坦格及其旗下的意大利时尚设计中心。 “事坦格电脑横机嵌花技术在全球是最先进的,而且它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产品线、海外销售渠道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孙平范说。 这次国际并购为慈星插上了全球化的翅膀,更加奠定了慈星电脑横机在全球的行业地位,加速了慈星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之路。 “通过并购之后的融合,慈星不敢说做大了,但是至少做强了。”孙平范说,2011年,慈星的销售额超33亿元,比2009年的销售额增长了近4倍。 2012年,慈星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又开启了资本化之路。 有了资本的加持,慈星更是如虎添翼。 如今的慈星已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针织设备供应商和行业领跑者。慈星全电脑横机作为国产第一品牌,位列全球前三强,年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超过世界前两强德国斯托尔和日本岛精的总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针织机械设备生产基地。 “梦想从来不会遥不可及,只要你肯努力,并坚持不懈!”回顾30多年的创业历程,孙平范用对“一针一线”的坚守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给了这个时代以及无数追梦者,一个最响亮而精彩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