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全球甬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孙平范:从家庭作坊走出全球行业领跑者

    记者 谢斌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作为60后生人,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对这为人语录铭记在心,早已内化成了人生的信条。

    从1988年创业至今,30多年来,孙平范只专注于一件事——针织智能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从零起步,硬是凭着一股发自骨子里的韧劲,坚持技术创新,最终后来居上,不仅打破了国外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而且彻底改变了国外对手的傲慢与偏见,成为全球行业的领跑者。

    慈星崛起的30年,不仅彰显宁波民营经济的蓬勃活力,更见证了“宁波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澎湃动力!

    “横机小神童”壮士断腕

    1969年,孙平范出生于慈溪白沙。

    当时的慈溪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这也促成慈溪成为当时中国著名的轻纺基地。

    而改革开放后,这里又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各种手工“小作坊”。

    “那时,我外公做手摇机,父亲做针织品生意……”孙平范的童年便是在家庭作坊的纺织声中度过的。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编织技术和针织设备产生了浓厚兴趣。

    18岁时,孙平范便能独立生产手摇横机,被当地人称为“横机小神童”。

    其时,乡镇经济蓬勃兴起,纺织服装企业遍地开花,孙平范看到了针织横机市场的巨大商机。

    1988年,他在当时针织企业同样密集的台州,创办了金星针织机械厂,开始手摇横机研发与生产。

    凭着出色的品控能力,几年下来,他的手摇横机在台州声名鹊起,并占了很高的市场份额,金星针织也成了当地最大的手摇横机生产厂家。

    “当时,我的手摇横机还没生产出来,就有客户在催单,生产线都是24小时运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平范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末,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面上开始流行多款式、多花色的横机,尤其是国外全电脑横机开始进军国内市场,并形成垄断之势。

    电脑横机的出现,对传统手摇横机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据孙平范介绍,一台国外电脑横机仅2个人的生产能力,就相当于一台传统手摇机20个人的效率,不仅节省时间,还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瞬息万变的行业变化,让孙平范感到不安。

    他清楚地意识到,企业的产品必须始终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如果产品与市场“脱节”,必死无疑。

    “必须转型升级,向科技创新要活路!”孙平范果断结束台州公司,回到老家慈溪,开始二次创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