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到源头,拿出绝活

    记者 薛智谊

    最近,《苦难英雄任正非》的作者王育琨在宁波讲华为的成功之道。他说,2013年任正非约他喝茶,当他轻描淡写地说稻盛和夫就是个制造精密陶瓷的,却建设了两家世界级500强时,任正非打断他说:“稻盛做的精密陶瓷是一种叫氮化镓的新材料,未来的精密医疗器械和电子网络的核心部件会大量用到,而最好的氮化镓可能来自京瓷。京瓷在未来10~20年会引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材料革命。人靠绝活立身,企业靠好产品实现高收益。你脱离产品,脱离厚积薄发的研发生产过程,只说哲学和心法,不接地气,会误导中国企业家!”

    1

    “人靠绝活立身,企业靠好产品实现高收益。”诚哉斯言!而现实中,我们总是向外求,总是到处寻访好工具、好模式、好理念、好方法、好心性,就是不知道回归源头,在根本处用力。做任何事,不管是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生产精神产品,都必须“回到源头,拿出绝活”。回到客户需求的源头,回到生产者天赋天性的源头,回到产品最终实现效能的源头,带着爱和灵魂,聚精会神拿出“大美绝活”。

    2016年,任正非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说:“如果小企业采用大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论,专家讲得云里雾里,你搞不懂。你就是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

    王育琨说,“做企业就是磨好豆腐给妈吃”这句话虽然是句大白话,但有着丰富的内涵。“把客户当成至亲的人”,也就会“磨出最好的豆腐”,“把最大利益给客户”,带着对妈妈的爱、敬畏和郑重去做产品,这个意念了不得!它一下子就赋予商业全新的意义,虽然没有“爱”和“利他”的字眼,但却把“爱”和“利他”放在了无与伦比的高地,并落在实处。

    “互联网时代,什么都在变。做企业的根本点不能变。你想要客户掏腰包,你就要把客户当成至亲的人,把最大的利益给客户,就要给他们磨出最好的豆腐!”王育琨说,企业一定要回到源头,拿出最美绝活,能拿出一两款拳头产品,一生都不会白过!

    “磨好豆腐给妈吃”,需要抓住技术战略这个本。把天底下的用户当成“妈”,就与所有用户连接在了一起。这就直落商业的根本,体现了从事商业的基本态度:虔诚、郑重和创造。这也体现了万物一体之真善美。

    为了磨出最好的豆腐,任正非一有钱就投资搞技术研发。到2017年年底,华为投资研发的资金已达4000多亿元。华为从2018年开始每年投资200亿美元从事科学技术探索,而其中的20%~30%,不是投资可预见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投资未来科学前沿的研究。

    2

    “磨好豆腐给妈吃”,自然让人想起一个热词——“工匠精神”,想到日德企业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的职业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有两个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细刻、精益求精。而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都是“工匠精神”的内涵。

    其实,在中国,“工匠精神”古已有之。《庄子》里的庖丁,解牛时“游刃有余”,切中肯綮,鬼斧神工,神乎其技。《庄子》还塑造了大批匠人巧者的形象,其中有一位承蜩者(以竿取蝉的人)。《庄子·达生》篇说孔子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象在地上拾取一样。这位老人说:“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外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诗经》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句子,后来被孔子用于比喻君子的自我修养,认为君子修养应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人常以“匠心”喻“文心”,有“匠心独运”的说法。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呈现。

    3

    王育琨还说了这么一件事:“日本一位50多岁的女老板每天都在用明火烤年糕。我问她:‘您的店这么大,这么多员工,为什么非要亲手烟熏火燎地烤年糕呢?’她微笑回应说:‘接近美,接近神。’”

    “这个回应把我惊呆了。我没想到,一个如此平凡的匠人,可以有如此的境界。”王育琨说,这里面更多的是诚意。《中庸》里说:“唯天下至诚,可以立天下之大本”。至诚于当下,做成绝活,这是自我超越的尽性之道。

    稻盛和夫曾说:“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有一次,稻盛坐车时突然告诉他的司机:“车子坏了。”司机不信。稻盛说:“不对,我听到了车子里一个特别的声音,那是车子在哭泣。”司机没辙,只好停车检查,没发现问题。最后汽车被送到修理厂,发现发动机上有一个螺丝掉了,很可能酿成事故。

    一个人如果真的对产品“疯魔”了,真的会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发展得很好。

    中国制造不缺能力,比如,中国游客从日本带回的马桶盖,其实是中国生产的,只是它们遵循的是日本的标准和技术要求。

    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愈是高科技产品愈需要高技能“工匠”。宁波要从“制造”走向“智造”,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具有新技术、新思维,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技艺娴熟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产业脊梁!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报资讯 | 联系我们 | 网站律师 | 设为首页
Copyright(C) 2001-2013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13819807679)
技术支持: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