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唱响冰与火之歌

艾新民在卸冰

    记者 谢斌

    入伏以来,甬城气温持续攀升,高温橙色预警频繁响起。然而,在这个出门就汗流浃背的天气里,有一些人却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冰的“烤验”:冰店日入近万元

    7月30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了江北白沙菜场的幸运冰店,老板艾新民正忙着打冰运货。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份这个季节里最“冰爽”的工作,舒适惬意。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身处冻室,一样有汗水和艰辛,一年也就靠夏天赚钱了。”冰店老板艾新民表示,常人看似十分凉爽的工作,其实是份苦力活。

    艾新民1975年出生,开冰店开了十多年。

    为了防止冰块融化,艾新民特地在店里准备了塑料大棚膜和厚被子,用来储存每天销售剩余的冰块。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往外运冰块。一条冰块标准重50公斤,即便是在地上推着走,感觉也像在推石头。尽管冰块散发着冷气,但艾新民的衣服不一会就被汗浸湿了。

    一辆面包车停在门口,等待着被打碎的冰块。门市部与白沙菜场紧邻,因此不少商贩拉着推车前来购买冰块。“我有6个工人,打冰运冰,还是忙不过来。客户基本以附近的酒店、菜场为主,再远一点的单子,我们就不接了。”艾新民说。

    据介绍,目前冰块需求量最大的是酒店和汽车4S店。“市中心几家酒店用来给海鲜铺的冰,就是我们家送的。”艾新民表示,汽车4S店的冰需求量也大,一天有2吨。

    除了酒店和汽车4S店,菜场商贩也是用冰大户。在与艾新民的交谈中,记者看到不时有售卖蔬菜和海鲜的商贩前来买碎冰。一位摊主周大伯说,夏天温度高,蔬菜需要靠冰镇的方式维持新鲜度。“现在这个天气啊,人出门都热‘死’了,更何况是蔬菜呢,如果不加冰,马上蔫了,肯定没有顾客要。如果在放蔬菜的泡沫箱里,上下各撒上一层碎冰,盖上厚毛巾,蔬菜就能保鲜,第二天还是会有人买的。”不过,周大伯也表示,天气炎热,用冰量也大,有时候一天要买好几次。

    商贩们一个个前来买冰袋,艾新民也麻溜地进行一系列敲冰碎冰的操作。记者看到,他用一个专门拉冰的钩子,先钩起一条大冰,然后敲碎成两块,再钩起放进碎冰机,最后用铁锹铲起倒进专用袋。“别看冰块不是很大,它可有50公斤重。一般人是钩不动的。钩得动的,没有技巧的话,也很容易被冰块砸到脚。”艾新民说。

    记者粗略算了下,艾新民一小时要钩十余次。但他表示,钩冰这个动作一天至少三四百次,起初干这行时,由于不懂碎冰技巧,总是受伤。如今熟练后,偶尔也会有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总之,做这行挺不容易的。但做了这么多年了,也有感情了。”艾新民憨笑着说。

    “现在是旺季,冰店赚钱就指望这几个月了。”艾新民的冰均为降温冰,冷冻食品、蔬菜用的7.5公斤小包冰卖2.5元,一天可卖1000余袋。运往酒店的中包冰卖5元,整条重50公斤的降温冰则卖15元,现在他一天的营业额将近1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制冰量,制冰厂的工人们都是加班加点劳作,从6月初就开始加大马力制冰。艾新民介绍,凌晨3点、上午9点、下午4点是卸冰运冰的三个时间段,他连同工人一天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虽然一个门市部一天能卖20吨冰,月营业额也较为可观,但艾新民坦言,跟往年一天卖60吨冰相比,现在的生意差了大半。“以前来买冰的企业,如今都用上了各类喷雾降温仪器,一些企业还安装了空调,有些还买了制冰设备自己制冰。不管怎么说,冰块在很多领域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