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 人物:晓澜 出生年:1984年 有电扇和彩电伴夏 对晓澜来说,老房子的印象已经模糊,唯一能勾勒出的片段,就是夏天的夜晚,看爷爷坐在竹凳上喝点小酒的画面。因为,读幼儿园时,她就搬进了西门口附近的一个老小区。 晓澜记得,她的童年一直有电扇为伴,足以陪她度过夏天,“因为感觉小时候城里没有现在那么热。”在家里迎来空调之前,彩电的普及倒是令她更有印象:“夏天,先买了彩电的人家会特意把电视搬到小区楼下放,每次都能吸引一大批人一起纳凉,就跟放露天电影一样。这时,他们就会趁机带来一些水果和饮料,顺便卖给观众。”用现在的眼光看,晓澜觉得,这可不就是“引流”的商业模式吗。 后来,晓澜家里也有了彩电。于是,彩电成了她每年暑假重要的“精神支柱”。她已不记得当年的炎热,但记得自己曾特意跑到小区附近买各种录像带——日本动画片《圣斗士星矢》、经典港片《笑看风云》,更不用说电视上循环播放的“四大名著”了。 “一放暑假,我除了写作业就是看各种动画片、电视剧,还会偷偷买一些漫画书、录音磁带,一旦妈妈走进来我就把这些藏起来。”晓澜说。 陪着晓澜追剧的,少不了一碗绿豆汤,还有切好的冰镇西瓜。除此之外,晓澜很喜欢家里买来的棒冰模具,“只要把绿豆汤倒进去再放进冰箱冷藏,拿出来就会觉得非常好吃!” 有时候,晓澜的假期还会在乡下度过。当时高桥一带的城西,还有一大片农田。她和小伙伴们,拿着桶、网,在田里一起结伴抓蝌蚪玩,“回想起来真是为数不多的野外活动”。 在晓澜的中学时代,空调走进了她的家,LED电视也取代了原先“厚重”的彩电,班里家境不错的男同学还玩起了DOS系统的电脑。至此,这三样电器竟在她未来的轨迹中一直如影随形。 “我觉得人们怀旧,怀念的其实就是再也回不去的自己。但如果让我真的回到童年没有空调的年代,我想应该不会愿意,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更好。”晓澜笑道。 90后 人物:米米&喵喵 出生年:1995年 与“空调冰淇淋”一起度夏 格力、美的、奥克斯……当这些如今的空调名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迹,就注定了90后的成长经历里,少不了一个与“空调冰淇淋”相伴的暑假。 米米小时侯,妈妈规定只有晚上开电风扇了才能吃棒冰,因而她总盼着天快些热,快些热,“怨”晚上的风怎么总是那么凉快。 暑假来临,上班的爸爸妈妈还会把她放到乡下爷爷奶奶家住。老人住在弄堂最深处,家里的大门从来不关,穿堂风足以把厚重的刘海整个儿掀开。 “午后,摊开一张躺椅,一家人坐在门口摇着蒲扇,爷爷奶奶做着隔壁外贸工厂接来的木船小手工,我会拿着彩色的粉笔和邻家哥哥姐姐满墙、满地画画。” 那时,夏天还没有这么热,太阳不会晒到皮肤辣疼,穿着短袖短裤不涂防晒也能跟着男孩子满田野跑,抓蝌蚪放在手心玩。米米晚上最高兴的是去大街上吃冷饮,一排冰箱摆开,有各种颜色的冰淇淋球,有绿豆汤、木莲冻,也有黄桃水、橘子水,没有一样是孩子不喜欢的。 不同于米米的乡间回忆,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南塘老街对面的老小区长大的喵喵,更怀念在空调房里,边写作业,边抬头“煲剧”的日子。每到夏天,喵喵会一整天盯着家里的温度计,就等着水银柱“爬升”到35摄氏度,再借此求着爷爷奶奶“快开空调”。 “开着空调看电视简直不要太享受,小时候电视里总是播《还珠格格》《西游记》《家有儿女》,我每年暑假都会翻来覆去地看。跟小学同学们聊天时,大家还会拿出各种人物贴纸,还会角色扮演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现在,喵喵还会打开B站看一些“童年神剧”的剪辑,一看厚厚的弹幕就知道有多少“同道中人”。 虽然喵喵已经和家里的空调“年龄相仿”,但还是在武汉读大学的时候承受了一次炎热的“暴击”。2013年,这座火炉城市让她没装空调的寝室夜间都超了35摄氏度,同学们基本都是“一点钟睡着,三点钟热醒,只有七点去教学楼上课才能靠空调‘续命’。” “我们在寝室里撒水、打地铺都无济于事。后来,学校决定开放空调体育馆供学生们打地铺,准备了450床凉席。男女生区域被隔开,但大家有的敷着面膜玩桌游,有的趴在地上打游戏,算得上大学时期独特的回忆了。”喵喵说。 工作后,米米和喵喵发现,身边同龄人的避暑防晒越来越“不怕麻烦”。1996年出生的然然,会把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在出门半小时前都细细抹上防晒霜,每隔2小时补一次。身上穿uv防晒衣、脸挂墨镜、头戴渔夫帽、手撑一把伞。在办公室里,人手一把小电扇,若是去户外,就在保温杯里加上冰水,带上喷雾和降温冰贴,再备一板藿香正气丸。 人物:豆豆&彤彤 出生年:2000年以后 00后 人物:豆豆&彤彤 出生年:2000年以后 大都在补习班度过夏天 “我们那时候的暑假,哪有现在这么多作业!”采访中每个年龄段的朋友纷纷感叹:现在00后的整个夏天,大概都要在补习班度过了吧。 7月,豆豆的暑假还没开始就结束了。早上8:30开始学习硬笔书法,下午上主持人课一直到4:30,晚上5:30到7:00上跆拳道课,一直学到8月22日。而豆豆,如今才在小升初阶段。 “别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家孩子不报班,家长的心里慌啊。”豆妈说,“家长也累,要哄着,陪着。” 下学期升六年级的彤彤,最近正在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主持人夏令营。回来后等待她的是从早8点到晚9点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主持人课、古筝课……“人家都在上奥数、英语、语文的线上课程,我们排得不算多了。”彤彤的爸爸说。 初升高的晴晴,巴不得住在补习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天的课都排得满满的,中午就在补习班吃饭。晴晴说:“每节课都坐得满满的,可见许许多多孩子的暑假都是这样度过的。上久了,也习惯了。” 除了学习,陪伴00后度过这个夏天的还有《中国新说唱2019》《这!就是街舞2》《明日之子3》《声入人心2》《乐队的夏天》……有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也有热血和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