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上亿资金 一批场馆相继改造、开工

宁波非遗产业 迎来非常手笔

    C最担心后继无人

    “非遗产业前景很好,但我最担心的是后继无人。”朱金漆木雕传承人陈盖洪的一番话,说出了大家的共同的担心。

    陈盖洪说,他上世纪90年代收过徒弟,但2000年以后基本就没收过了,现在徒弟们都三四十岁了。“四十岁传承问题不大,五六十岁还可以做,但接下去就麻烦了。”陈盖洪说,年轻人很少愿意学习这些工艺,他也曾在一些学校里面开课,但真正教出来的、能独挡一面做朱金漆木雕工艺的人还没有。

    与陈盖洪的担心不同,孙迈华感觉到的是一种庆幸。他告诉记者,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跟着他学习越窖青瓷技艺,后来儿子想自己去做生意,孙迈华给他做了不少思想工作,还给他在清华大学请了一位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下,

    儿子终于安心下来了。现在子承父业,一家人在一起发展得很好。

    可能是金银彩绣更适合女孩子的缘故,作为金银彩绣传承人的裘群珠从小培养女儿的兴趣。女儿谢易格从英国留学回来后直接进了公司,学习品牌管理专业的她认为做品牌是非遗的出路,不久就和朋友联合创办了糖心旦品牌,请来明星助力公司的品牌推广。谢易格介绍,公司的金银彩绣产品分两个市场:一是中式高级定制,包括婚嫁、礼服;二是时尚的装饰、包包,用金银彩绣画龙点睛,目前在香港、上海有固定的客群和商铺(买手店)。“我们想成为国际视野的品牌,目前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不断提高,相信中国终将产生引领世界的奢侈品牌。奢侈品牌的基础就是工艺。”谢易格信心满满地说,让非遗真正活起来,是要带一个品牌形成产业链,如果非遗产品有创造性、可玩性,年轻人是很愿意加入的,她深信传统文化是可以平行于时代的。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产业发展处(非遗处)调研员邝菁琛介绍,在培养非遗传承人上,我市也是不遗余力。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遗资源普查、项目保护、传承人保障、宣传展示、人员培训等,2008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非遗专项资金,2012年起新增200万元甬剧保护专项经费和200万元非遗保护经费,2018年市级非遗专项金额达到870万元。各个区县市也设立了非遗专项资金。市广电文化旅游局委托大专院校或以院校为依托,开设了甬剧班、平调班等,开设了工艺类专业课程,开展了中青年非遗传承人培养的计划,今年下半年将举行拜师学徒的仪式,目的是让更多年轻人学习非遗技艺。

    D

    叫好不叫座,如何破题?

    “创意产品叫好不叫卖,消费者喜欢看不喜欢买,这是非遗发展的大难题。”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馆长黄良才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黄良才认为,产品好但价格过高,创意好但工艺粗糙,产品指向性还不明确都会导致非遗产品的滞销。

    “如果金银彩绣和苏绣一样,没有了自己的特色;如果朱金漆木雕和潮州木雕没有区别,前景都不会很长。”黄良才认为,传承人在文创产品创作和生产过程中,非遗产品在依靠大学、设计师,把现代人喜好的器形、现代的材料和传统工艺结合好的同时,不能丢掉原创性,要“把根留住”。

    在参观了宁海十里红妆文化园后,中国青年报高级记者李剑平在被文化园宏大、惊艳的展品所打动的同时,也感觉静态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能有一个现代化的演播厅能播放十里红妆的盛况,那就给游客更直观的感受。”他认为,十里红妆有浙东典型意义的民族文化,金华很多古村落开展婚俗体验活动吸引了很多国外的年轻留学生参加,十里红妆婚俗也应该有让人广泛参与的活动。“非遗只有‘动’起来,才会‘活’起来。”李建平认为,非遗博物馆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不能太平面化地展示。另外,宁波做非遗要有互联网思维和好的创意,可以和一些大平台、大机构合作推荐十里红妆婚庆文化。

    记者曾经去过洛阳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就曾被“活态”的非遗产品所打动。园区涵盖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中心、中医中药国医堂、非遗手工艺展示交易、非遗项目体验传习、特色非遗饮食等9大功能区域。每晚都会运用高科技手段,为游客免费奉上一场3D光影秀,将古风古韵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之后,游客便可在园区内玩转非遗,尽情“吃、喝、玩、乐”,在园区的小剧场可免费欣赏到歌舞、古琴演奏、河洛大鼓、豫剧等,能观摩传统手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并动手参与制作,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成功打造了一个非遗产业链,形成了集聚效应。

    在打造产业链上,宁波非遗传承人也一直在思考。裘群珠告诉记者,即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的金银彩绣博物馆体量较大,包括了简餐厅、酒店、文化超市,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文创产品。

    张菊琴表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是发展非遗产业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宁波已精心设计了几条非遗旅游线路,把非遗和游学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旅游中长知识,让特色小镇、新农村建设与非遗保护传承旅游资源开发、文化产业提升相结合。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