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史旻 2012年,在“风云浙商”的颁奖现场,一个用来形容王利平创业艰辛的故事再度被提起:当年在广交会,因为企业小,拿不到入场证,为了能接触到客商,他躲过保安,翻墙进入会场。 主持人白岩松问:“当时怎么忍下来了?” 王利平平静地回答:“公司创业初期,没有资金,产品没有市场,碰到客户开出的一些不合理条款,没办法,为了生产只能忍下来。” 白岩松继续问:“你现在企业做大了,是不是不用忍了?” “还是要的,企业发展之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只有把人才、技术、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又是几年过去了,回顾广博集团的成长,这张“忍”字牌已经在王利平手中发挥出了不一样的奥义,激流勇进,变中求生成为了广博一路成长壮大的新秘籍。 A 乡镇工厂厂长的转身 国运兴衰,个人浮沉,从未像1992年一样,捆绑得如此紧密。 那一年,34岁的许家印扔掉铁饭碗,怀揣一份简历,南下深圳寻梦;48岁的任正非冲着六七十位员工大喊:华为要超过四通;28岁的马云借了3万块钱,开始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一度摇摆是否出国的王石也不再纠结,他笃信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再回头。 《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两封文件的出台后,位于东海之滨的宁波鄞县,大大小小的企业之间涌动起暗潮,纷纷开始改制,迈向全新的赛道。 王利平就在这时接手了一家门窗厂,当时工厂负债80多万元,员工已经五个多月没领到工资了,这实在说不上是一个好摊子。 “只有27个员工,没有资金,没有订单,什么都没有。每个人都在观望、怀疑,不相信一个年轻人,能把厂子搞好。”说起自己的创业史,王利平记忆犹新,“当时摆在面前的就是要扛起担子解决这些员工的生存问题。” 在接触了一段时间业务之后,王利平清楚地认识道,门窗制造业的竞争已经十分激烈,且这一块的市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它的运输距离就是100多平方公里。在个人开个小门面就能就地生产的状况下,一个小企业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业务转型肯定是当务之急。有了这份决心,嗅觉敏锐的王利平很快就在阵痛中看到了一条新思路:既然鄞县有这么多制造业企业,何不将自己这家工厂转换为外协性质呢? 这就有了从铝合金门窗走向彩印包装的“神转折”。事实证明,王利平的判断是正确的,彩印包装业在当时的鄞县几乎是空白,从铝合金门窗厂转型成为鄞县彩印包装用品公司,仅凭一台租借的01单色印刷机,让这间走在悬崖边上的小厂子起死回生,在王利平接手的第一年就扭亏为盈,创利56万元。 “客观来说,没想过这次转型会不会成功,一来是工厂要有新的发展必然要有新的产业,二来创业靠的就是一种激情。”回忆起略显惊险的第一步,王利平的眉眼之中未见波澜,诚然,那个小调头只是他所有故事的一个小插曲。与此后广博成长中延伸出的看似“天马行空”的岔路相比,1992年可能只是一个小水花,但它激荡起的“求变”涟漪却一直绵延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