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大的资源就是我们自己

    记者 薛智谊

    最近和朋友谈论浙商精神,朋友认为敢为人先的思变精神是浙商精神的重要内涵。浙商普遍缺少资源,但他们充分地把握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资源,从而取得了成功。我深以为然。

    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是靠资源堆出来的,反而是靠节省资源带来的。我们用了较少的资源做出了更大的事,只因为最大的资源就是我们自己的创造力。

    曾经去过余姚朗霞街道,路两旁是各种裘皮服装品牌的广告,琳琅满目。这里还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裘皮市场之一——中国(余姚)裘皮城。但你想不到的是,朗霞街道乃至整个余姚,都不产一块裘皮。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这些“无中生有”的背后,正是创新创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

    同样,像义乌,一开始交通并不方便,但这无法阻挡它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小商品市场。义乌成功的背后是改革精神,是对固定思维模式的突破,是源于一位勇敢的带头人。当时,义乌不仅为地摊市场松绑,而且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一时间,周边县市的摆摊人就像潮水一般涌到义乌。义乌“无中生有”的崛起,是浙江精神的生动写照。

    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评价浙商:“当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他们已在行动;当别人开始行动的时候,他们己有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浙商以“舍我其谁”“横刀立马”“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发挥“四千四万”(踏遍千山万水、吃遍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精神,用放大镜寻商机,用望远镜找市场,用显微镜淘营销,解“图破壁”,敢“吃螃蠏”,敢喝“头啖汤”,终于成功“杀出了一条血路”。

    浙商没有资源,反而想到全国、全世界闯荡,反而没有手捧金碗讨饭吃的遗憾。他们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因而成就了“浙江人经济”。有时候,资源是一种束缚,会让人坐吃山空,失去创新的动力;而缺乏资源反而能激化出人的创造力。

    近年来风头正劲的好莱坞导演罗德里格兹,拍过两部《罪恶之城》,还有今年上映的《阿丽塔》,都是很成功的大片。有票房成绩,投资方才敢给他投钱。可以说,他掌握了好莱坞的大量资源,但在他还年轻还没出名的时候,他同样缺乏资源,拥有的只有不走寻常路的创新力。

    罗德里格兹没有钱拍大片,就选择了拍低成本电影。1992年拍《杀手悲歌》仅花了7000美元,后来给电影配音花的钱都比他的拍摄费用高。当时拍电影用的还是胶片,而不是数字摄影机。只要有拍错的段落,就得重拍,胶片就浪费了。罗德里格兹则是如果拍错了,那就改剧本,让它对。这部片子最后出来的时候,剪辑风格反而非常快,因为很多都是拍错了的片段剪出来的。镜头不得不短,节奏不得不快。后来这部花7000美元拍的电影,用5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了,最终赢得了200万美元的票房。这个例子说明人的潜力是可以激发出来的。

    有本名叫《延展: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的书,作者提出了一个名词——“延展思维”,也就是通过对已有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周围有哪些个人资源(技能、知识、关系等)和组织机构资源(产品、惯例、设备等)被搁置多年?每个人都有“沉睡”的资源,都要寻找并激活它们。比如盲道,本来是给盲人准备的,但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看手机时就喜欢走盲道。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资源。

    有时候,你并不是没有资源,只是你忽视了而已,因此要按照价值创造型的思路让资源增值。如同样是找代言人,一般的思维是找大牌明星,认为他的粉丝可以成为我的用户。但找这位明星代言的不只你一个品牌,代言人这个资源并没有增值,而高德地图找林志玲代言,就把她的声音录成导航,让相同的资源带来了增值。

    企业也是一样,很多企业能够实现复兴,重新定义自己的核心业务,是因为它们对原先弃而不用的隐性资产进行了发掘。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解决方案就变成了两种。一种是继续追加资源,还有一种,是重新考虑已有资源的使用方法。区别只在于:追加资源,只是能达成目标。重新定义资源,那就不只是达成目标了,它还是是一个创新。

    俞敏洪曾说:“人一生有两件事不能做,一是低估自己,二是低估别人。”他认为,无论一个人社会地位如何,拥有多少资源,与未来能否成功都没有必然联系。

    连续创业者、汽车之家、车和家的创始人李想曾说,创业者容易高估资源低估人,认为自己第一次创业并不太成功的原因是,浪费了太多时间在其实没有那么大价值的资源方面,但最该做的却没做好。

    他说,第一次创业时候,他用了大量的时间去外面找各种资源,却忽略了一点:做互联网或者科技公司,资源在很多时候是被高估的。后来他发现,自己身边科技行业的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掌握了一些资源而成功的。第三次创业创办“车和家”时,李想就跟团队说要亲自管人力资源、IT系统和组织发展。他认为这三者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组织。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可能无法预测未来到底还会发生什么,但可以确定,所有的进步都是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也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人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发展变量。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充满英雄主义豪情的话,出自以铁人王进喜真实故事创作的电影《创业》(1974)。为了堵住井喷,王进喜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浆,用身体搅拌。这也是人类油田史上的奇迹,最后井喷被制服了!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是创造力的源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