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观察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

跨境出海 宁波的机遇与挑战何在

12A茶座邀请大咖一起论道

    甬企跨境出海的痛点在哪?

    在跨境电商复杂的“链条”中,少不了交易、支付、物流三个环节。刘弛认为,广义的跨境出口,应该指的是“至少其中一个环节在境外完成”。宁波现有的跨境出海模式,包括但不限于“小件邮政包裹出境”“大件集装箱发至海外仓”等。

    然而,这条出海之路绝非风平浪静。赛尔集团,是宁波一家以日用百货进出口为核心的综合型集团。早在2014年,公司就开始搭建跨境出海的团队,已从一开始的试水“邮政小包”,到如今依托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做到一年跨境出口3000万美元。

    “我们认为,外贸企业转型做跨境电商,跟工厂相比,有着更懂市场、更有品牌意识、有更多信息渠道的优势。有些工厂,可能会因为‘自以为这个产品好卖’,就大批发往海外仓,殊不知‘市场需要什么’比‘我有什么’更重要。”赛尔集团跨境电商负责人、宁波优远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纪银说。

    邵纪银坦言,即便是外贸转型跨境,依然面临不少困难:譬如,在主要依靠产品驱动的宁波,想招一个电商运营、整体操盘的人才,并不容易。此外,“大件”的跨境电商出口是个重资产项目,若是没有融资渠道的支撑,将面临不少资金的压力。

    “还有就是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一直踏实埋头于业务,但碰到过竞争对手通过‘跟卖’‘举报’等手段打压我们的产品。好在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向平台申诉,卖家只要遵守平台的游戏规则,一般不会有大问题。”邵纪银说。

    刘弛则认为,“合规”是广大中小跨境企业最大的痛点:许多企业希望纳入正轨后享受出口退税等政策福利,但跨境涉及的财务、税务、关务……每个环节都大有门道,以至于大家想做,却不知道该怎么做。

    “比如你在美国开了分公司,产生了交易流水,该怎么走账?比如你作为纳税人,以个人名义报关出口,是否需要报税?现在我们梳理了一部分现有的规则,会帮助引导小微企业往合规方向走。”刘弛说。

    宁波美航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成补充道:“一个跨境电商企业,在海外合规的重要性更加重要,但成本非常地高。像美国,光是调研清楚当地的法规、聘请当地的律师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长期以往,企业若想做大,又离不开合规,这就是一个矛盾的问题。”

    贸易摩擦,机遇与挑战并存

    无论是跨境出口还是传统外贸,这一年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变幻的国际形势。9月1日,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涉额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15%关税,虽然宁波外贸人已坦然接受“贸易摩擦常态化”的设定,但市场的动向却悄然改变。

    宁波发现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舰最近一直忙着“跑客户”,而就在美国12月圣诞节促销之前,他熟知的几位年销售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跨境卖家,不约而同地开启观望模式:加征关税后,要不要面向消费端涨价?

    “这些客户出口的商品,东南亚能替代的很少,也就是说基本都是国内卖家在竞争。他们的状态是,永远会有新卖家冒出来以更低的价格做促销,结果大家都憋着暂时不涨价,都希望宁愿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也要吸引人购买。”周舰说。

    在周舰抛出这一话题后,邵纪银给出了应对之举:“我们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曾经,我们为避免500亿美元的加征关税清单而‘抢出口’,却导致货物积压在仓库。后来,我们想明白了:只要我们的产品和第三国比仍有竞争力,就不用担心,因为最终关税成本会慢慢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葛成认为,贸易摩擦对跨境出口,绝非百害无一利。因为短期内,加征关税对传统外贸的冲击,远远大于对跨境电商的影响,这就更加凸显了跨境出海的优势:

    “因为美国ToB的物流供应链成本非常高,就拿仓储来说,成本是国内的几倍,因为当地高管的薪资待遇、工作效率,都无法跟国内相提并论。而对国内的跨境卖家来说,加征关税提高的只是电商成本,甚至还可以通过调低单品价格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面向“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跨境电商拓市行动,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去年,宁波的“外贸状元”——中基宁波集团就开启了帮助存量客户抱团跨境出海的行动。今年,借助“17+1”的平台,中国(宁波)-拉脱维亚跨境电子商务港湾正式落地,中基天时供应链的总经理张卓颖正是该项目的对接人。

    “今年3月我们对接了拉脱维亚里加的电子商务港湾,但一开始,他们对产品的需求并不明确。后来,我们找到一家拉脱维亚做建材类的龙头企业,告诉他们:我们能帮助你们拓展中国市场,这就找到了一个突破点。”张卓颖说。

    幸运的是,中基在7月又迎来了一份商机:欧盟在推进一个公交车的绿色环保计划,拉脱维亚正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国家。为此,张卓颖立即联系了国内的电动车厂商,继续帮助拉脱维亚的合作伙伴做采购。

    张卓颖说,虽然拓市中东欧17国,会面临语言不通、人口基数少的难点,但“大家都看到了这块市场的前景,就看我们怎么去做了,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能坚持下来。”

    “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跨境出海,都需要慢慢沉淀,现在宁波企业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大趋势看,即便没有贸易摩擦,国内企业也会面临转型升级,转型中有阵痛,但坚持活下来的企业只会越来越强。”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杨健总结道。

    今年7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稳外贸”的相关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加工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借着政策的东风,我们足以相信,随着行业规则的日趋健全,宁波的更多企业,将在跨境出海之路扬起胜利的风帆。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