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财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疯狂的盲盒

比炒鞋还暴利

林子收藏的盲盒玩偶

    记者 史旻

    电影《阿甘正传》中有句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

    随着一阵新的消费风潮刮起,很多人给这段经典台词加了后半句:“除了人生,盲盒也是这样。”

    盲盒火了,喜欢在闲鱼冲浪的朋友应该是最早嗅到端倪的群体。在一众“老婆不让玩”“舔狗送的”的二手商品标签中,“盲盒”突出重围,俨然成为一股新时尚。

    根据闲鱼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30万盲盒玩家在平台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39倍。装上一个小盒子,消费者的好奇心正在“挠”出一个全新的市场。

    好奇心砸出来的新风口

    何为“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买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买完拆开后才能“一睹芳容”的盒子。盲盒中大多为成套销售的玩偶手办,可能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也可能是由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角色。

    “本来只是因为好奇想买个玩玩,结果不知不觉就上瘾了,收藏了一百来个。”宁波80后盲盒玩家林子(化名)向记者感慨道。

    其实,从去年年中开始,林子就关注到了这类产品,因为在宁波的各个商圈,盲盒往往会被陈列在店铺中最显眼的位置。见多了,她也就大概知道了这些盒子都是些形态各异的娃娃,有普通版和隐藏版之分,买到隐藏版娃娃的几率非常小,很考验运气。

    在今年6月,林子逛街时想给女儿买个小礼物,就随手抓了个小盒子,没想到一打开就碰上了传说中的隐藏版。这段经历带给林子的快感让她有点上头,从此走上了猜盒的“不归路”。

    在天一广场的一家潮玩店里,记者看到这款让林子又爱又恨的产品,盲盒娃娃的价格从49元到69元不等,在售的有10多个系列,涵盖了12星座、12生肖等多个经典符号,每个系列都是12款。

    在记者停留的10几分钟里,不断有消费者进店伫足挑选。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几个月,盲盒的销售情况一直很火热,购买者以年轻消费者居多,也不乏一些中年顾客。这位工作人员的介绍从侧面验证了盲盒所蕴含的神奇魔力。

    当下盲盒界人气最高的公司——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曾在2017年1月登陆新三板,它一度被大众戏称为被收藏癖“买上市”的公司。根据其2018年半年报显示,“泡泡玛特”去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55.98%。创始人王宁也曾透露,2018年,“泡泡玛特”旗下单价59元的盲盒潮玩Molly,一年能卖400万个,实现2亿多元的销售额。

    暴涨39倍,潮玩成“理财产品”?

    在观察中不难发现,当下火热的盲盒玩偶多以系列形式组合推出,又因为产品内容的不可预见性,玩家们很难一次买到自己最心仪的款式,这就引爆了相关商品的二手交易市场。而让盲盒潮玩近期广泛关注的是,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溢价表现。

    闲鱼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泡泡玛特”的盲盒商品中,涨价最迅猛的“潘神”隐藏款盲盒原价59元,闲鱼价2350元,狂涨39倍;而“Molly”隐藏款原价59元,闲鱼均价1350元,涨幅达22倍。

    “炒鞋”的风头尚未过去,新的“理财产品”已经开始接棒了吗?

    入坑3个月,林子抽到过不少相同的手办造型,为了给自己的爱好回点血,这些重复的款式也被她放上闲鱼进行二次交易。虽然盲盒商品有很高的关注量,但是,多数的盲盒都是以低于市场价成交的。因此,她对于各种报道中所营造的夸张氛围不以为然:“有些隐藏款的价格确实会有一定的溢价,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价格规律。但是,我个人并不认为‘炒盲盒’能成为一个产业。”

    据林子介绍,玩家能买到隐藏版盲盒的方式有2种:一是运气爆棚;二是“端箱”。所谓端箱,是圈内狂热玩家的玩法,即一次性购入该系列的所有盲盒。一般来说,一个系列的盲盒共12个,一箱共12组,购买一次“端箱”意味着要一次性购买144个盲盒。

    “一箱确实能百分百抽到一个隐藏款,但这样一次操作的成本可能要花费上千元,并且,你拿到的隐藏款并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那几个。毕竟手办玩偶作为装饰品,‘颜值’对价值有很大影响。这样看来,炒盒的风险就很大了。”林子解释道。

    当然,她也承认,氪金大佬千千万,迷上盲盒游戏的玩家多是喜欢碰运气的人,只要盲盒玩偶的热头还在,就不可避免有投机者混迹其中,“炒”盲盒的现象就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是昙花一现,还是来日方长?

    盲盒以其独特的销售形式引爆了市场,但是,当记者在闲鱼输入关键词“盲盒”时,另一个词也与之密切关联——“退坑”。

    这个关键词也出现在王瑜(化名)最新的闲置发布信息中。

    “这个东西的玩法真的太消耗财力和心力了。”作为一个实打实的“强迫症”,王瑜玩盲盒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为了满足自己的收藏癖,她经常混迹在各种同好群中。许多同好群一开始还是玩家单纯地分享拆盒过程,或者一起交换娃娃。而随着盲盒热度上升,这几个月,玩家中逐渐出现了几个钻营者。

    “有一些人会在群里营造自己‘欧皇’(指游戏中运气特别好的人)的形象,经常分享自己拆出隐藏盒的经历。久而久之,就让群里很多人觉得,这几个人有独特的拆盒技巧,手上有很多隐藏版盲盒,这就为他们后续推盒子做好了铺垫。”王瑜说道。

    在营造了一段时间形象之后,这几个人就开始“引诱”玩家到自己这儿买福袋,并保证自己的福袋里百分百有隐藏款。相比端箱,福袋的游戏成本要低很多,吸引了一群玩家追随,王瑜也曾是追随者中的一份子。但是,交钱之后久久不见福袋到手,时间一长,王瑜就意识到这几个人手上并没有这么多隐藏款。

    这种缺乏监管的游戏环境让王瑜的游戏热情产生了裂痕,而真正让她下定决心“退坑”的是“泡泡玛特”官方旗舰店的一次线上活动。由于网站漏洞,原定于活动日推出的一款限量版盲盒,在凌晨以29元的错误价格被抢拍一空。对比市场上59元的零售均价,不少没有抢到的玩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落差。但是,“泡泡玛特”官方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王瑜对此感到非常失望:“这个活动漏洞让我意识到,盲盒玩偶不仅不值二手市场中几千几百的‘天价’,甚至不值59元这个市场零售价,它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批量化商品,如果为了自己的‘收藏强迫症’参与其中,我掉进的就是一个无底洞。”

    以“泡泡玛特”为例,在潮流文化和互联网思维的引导下,该公司一年要推出10多个系列的盲盒玩偶,根据IP热度,还会延伸出诸如吊卡、徽章、冰箱贴等附线产品。显然,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这种“信仰充值”游戏确实太贵了。

    在国泰君安近日发布的一则研报中也指出,在过去多年里,中国的一大批文娱IP,快速起来后又悄然倒下。不难感受到的是,中国的文创IP开发仍处在相对弱势的阶段。

    风口过后,“泡泡玛特”等盲盒行业公司能否维持现有的高速增长,仍然有待观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