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加盟,有90%是赔钱的,剩下的10%也只能勉强维持。2019年,说这个行业是血海都过于保守,简直是地中海……” 都市青年人手一杯的奶茶,近日又被一篇“血泪满满”的文章推上了风口浪尖。 放眼宁波,新式茶饮品牌的白热化竞争正在进行—— 获得资本青睐的喜茶、奈雪の茶纷纷上演排队奇观,而一点点、鹿角巷、COCO都可的门店随处可见,大保健等本土品牌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一轮获客的赛道中,似乎谁都想在庞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 那么,宁波奶茶生意火热的表象下,究竟有没有潜在的“坑”? 记者 谢斌 朱一诺 严瑾 1 加盟茶饮,闭着眼能赚钱? 新式茶饮成为“爆款”大约在三年前。 彼时,“一点点”以每月20家左右的速度“攻城略地”,令人意识到原来以定制化现煮茶为主打的品牌,竟能引得人人排队。后来,“喜茶”的出现成了另一个行业标杆,大家头一回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愿意为一杯果茶跨城排2小时队。 市场的爆发,让无数创业者嗅到了“风口”的气息,而“无门槛、闭眼开店”的各类加盟广告更是让他们蠢蠢欲动。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90后小翁便和亲戚合资在江北万达加盟了一家茶饮店。同年5月,攒了一点积蓄的张志(化名)也因同样的理由匆匆入局。 然而,小翁和张志都只坚持了一年半载,就草草关闭。 小翁说,茶饮店的倒闭与客流量有很大关系,而在开店时他并没有意识到选址这么重要,“当时江北万达还不算火爆,店铺的位置也不占优势,客流量很少。” 而回首往事,张志更是觉得这是一场“稀里糊涂的开始、莫名其妙的结束”—— 当初以为,交了20万加盟费,装修、原料、运营都有总部提供和指导,非常省心。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被品牌方“套路”了:“培训时他们说一杯奶茶成本仅占三成,但实际我们的成本会高至五六成。因为,总部要求给我们统一供应物料,但卖得比市场价要贵,还强制要求我们超量采购,比如明明一箱就够,他们会强行配送两箱,用不完的部分只能浪费掉。” 张志也尝试了入驻外卖平台做满减优惠,可是量上去了,利润却反而低了:一杯20元的奶茶原先能挣7元,但减去推广费、店铺运营费,真正的毛利仅剩2元,“和说好的高利润完全不一样”。 在张志的店铺无奈关停后,2018年3月,退休不久的叶女士“眼红”遍地茶饮店的火爆,投资30万元与朋友合伙加盟了一家知名度并不高的茶饮品牌,但也难逃经营不善的命运。 叶女士觉得,关停原因和营销策略有关: “网上传言,一些名牌奶茶店会补贴市场雇人来排队,还有一系列火爆的销售措施,但我们加盟的品牌方并没有这些资源。” 虽然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草根创业者们未必能意识到整个行业的风向正在悄然生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制茶饮门店已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接近800亿元。但从2017年上半年起,全国饮品店关店数就超过了开店数的28%,行业早已由蓝海迈向红海,在这后浪推前浪背后,甚至还有些人对他们起了“收割”的心思。
|